这年年底,端方调任湖南巡抚。由于他在申办学堂的奏疏内提到“更附设模范小学堂一所,以为初级师范生练习教授之地”,罗振玉据此申请到开办银二千二百两,于次年八月,选址师范学堂操场之北,建造校舍十间,创办了一所小学,名为“江苏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两等”指初等和高等,相当于小学和初中。他兼任小学堂监督,另聘附贡生蒋宗城(粟来)为办事官。
在杨校长及其同仁的努力下,一师附小完成了从改良主义新学到民主主义教育的过渡,学校面貌一新,其他小学也纷纷向它看齐。可惜他在1915年赴京主持小学教科书的编审工作时,不幸被马车撞倒,次年1月殁于协和医院。至为了纪念他对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一师附小在校中建立了“保恒堂”。(见图4)今苏州市实验小学建有“保恒楼”,就是对这位实验教育的奠基人的追思。
1913年4月,主事周维城请辞,由谢聿修继任,8月又以俞子夷任主事(外出期间由王秉六代理)。俞子夷,名旨一,江苏苏州人。原为附小教师,并负责一班讲习科。他曾两度出国考察教育:1909年赴日本,1913年由江苏省教育司派赴欧美。回国后他把取来的“经”,在附小作了广泛的实验。如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主张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个性,以养成在团体生活中通力合作的精神,俞子夷觉得可行,但没有全盘照搬,他按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师在低年级试行。这是我国最早实行设计法教学的实验,因结合中国实际,试行后影响很大。1916年,开始用“克的斯”算术片测验儿童的算术程度,这是我国以客观标准检验学习程度的发端。这年,他编写的《初小新体算术》,经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广泛采用。1917年又变更学级编制,初等科各学年采用春秋双轨制,高等科试行按能力分别编制,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918年,他又按检验英文书法的“桑代克书法量表”,编制了《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以测量教学效果。这也是对西方测验法的首次引进。
吴研因在担任主事期间,继续组织教师推行初等教育的改革试验。其中最突出的是试行儿童自治。1919年2月,为培养小学生的自治能力和协作精神,锻炼参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学校参照苏州市自治制和一师“紫阳乡”自治制,成立了“三尚市”(尚智、尚仁、尚勇)自治组织,上设议会政厅,下设学艺馆、卫生局、巡察团,商店、银行、图书馆、周报社、体育场等公共机构。(见图5、图6)成立当月召开了三尚市第一次市民大会,选举了学生市长。自此,这种儿童自治的组织推行到各地,直至1949年取消。1919年又在五、六年级试行“葛雷式编制”。这是美国教育家沃特创设的,方法是把文学、算术、书法、缀法(语言文字表达)、社会、自然等科各布置一间教室,集中有关教材、教具,以启发学生研究。这是寓课业于游戏的一种教学法,试行至1927年。1920年变更学校行政组织,分全校为事务、教务及训育三部,各设主任一人。是年担任设计教学法班主任的沈百英(菊泉)通过两年实践,于1922年发表了《江苏一师附小初年级设计教学的实施报告》,对设计教学法起了推广作用。
1922年1月,吴研因调任教育司司长,由施仁夫任附小主事。施仁夫,名毓麒,江苏常熟人。191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任省立一师教务主任。他就任主事后,除了完善“三尚市”儿童自治工作,继续从事实验教育的研究。如编订《新学制小学课程》,设科目为党义、文学、书法、缀法、算术、社会、自然、卫生、工艺、美术、体育、音乐共十二科(后在高年级加入历史、地理和英文),又联合苏属各县组织了小学教育研究会,并在五、六年级试行“道尔顿制”等。道尔顿制是1922年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来华时提倡的,这种教育法打破了时间表和学级制,师生订定规约后,一切作业由儿童自由选择,教师只在有需要时加以指导。当时规定文学、算术、地理、社会、英文五科不按年级而按能力分组编制,最终以标准测验来检查成绩。此法的缺点是容易放任自流,经过三年的试验,因不成功而放弃。但是这种探索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
1925年11月,举行了建校二十周年纪念会,分十六馆展示成绩,以供各界人士观览。(见图7)并由沦浪同乐社(一师附小师生校友联谊组织)集资在校中西公园建立了华表。(见图8)
1929年秋,大区制撤消,学校直属江苏省教育厅,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实验小学校”,是为全国第一所省管小学。(见图9)
1934年8月,因苏州中学不设师范,经省教育厅核准,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见图10)仍以施仁夫为校长。是年冬,接收前宫书局房屋,开辟北校门,燕家巷东校门关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8月又发生日军侵沪的“八一三事变”,因战事影响,实小开学延期,继而奉命暂停,将校舍借给中国红十字会作淞沪伤兵医院。11月上海弃守,苏南危急,校方疏散师生,校长施仁夫将重要簿籍文件运送至洞庭东山保存。苏州沦陷后,避难至上海租界的苏州中学与实小部分教职员,为抵制日伪的奴化教育,议拟在租界复课。1938年8月,苏州中学王刚森等十余人,联合滨海师范、苏州实小同人,租下上海福州路53号威利翰大楼的三、四、五层楼作为校舍,成立临时的苏州中学(简称苏中沪校),附设简易师范、实验小学(简称实小沪校)。苏中沪校名义上以原苏中校长邵鹤亭为校长,实由张仲友代理。1938年底由童致旋接任代理,后发现童勾结汪伪,被师生逐出,改任杭海槎为校长。其时教职员有李锦林、徐锦青、潘冠卿、施仁夫、夏蕴文、任祖颐、薛天游、梅羹儒等五十五人。
1945年1月,施仁夫调江苏教育厅任职,由教导主任瞿芑丰代理校长,次年3月正式任校长。瞿芑丰,名贻孙,江苏江阴人。192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历任江阴、上海、苏州等地教师、校长等职,具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他就任后的主要工作是重建三元坊校舍,恢复教学设施,同时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至1946年秋,学校共有二十二个班,学生近一千三百人。(见图12)
在此期间,学校还试验了学制改革。1952年,在全市率先进行了五年一贯制的改革试验。1960年被市教育局确定为试点学校后,学制改革向全市推开。此外还在一年级两个班作了九年一贯制的试点工作。
其间校址有了变化:1953年2月,学校选址南门新市路建设新校舍。并组成建校委员会,1955年2月,学校从三元坊迁往新市路2号新校区。三元坊一院转让给南通医学院(今苏大医学院),幼儿园原址改为燕家巷小学。不过在建国以来的十七年中,虽然政治运动频仍,多有折腾,学校的工作仍然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是主流。如1954年被市文教局定为重点小学,1958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先进单位,1960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1958年教师庄杏珍赴教育部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1960年黄寰清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等,都是可喜的例证。这是党对教育工作正确领导的结果,成绩不容否定。(见图15)
1991年,学校被苏州市教委定为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后,先后制定了第一轮、第二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管理机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二轮方案的施行,不但推进了各方面工作,也使学校建成具有“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校办经济”的目标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在学科研究方面,由张稼祥、王之华领衔,与北京景山学校合作进行的数学教学综合改革,就是引人瞩目的一例。(见图17)这项改革对教材内容作了重组,为使儿童牢记算理、算法,运用了把计算编成顺口溜,口诀配歌谱,编故事举例等方法,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从1990年代起,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在实验研究方面加大了力度:一、围绕素质教育目标对课程作研究改革;二、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全面指导和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三、开展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四、进行对浸润式双语教学的实验;五、开展对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的研究;六、以构建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有效度高,被视为小学素质教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二是率先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图19)2000年,学校在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市高新区镇湖,开辟了占地二百余亩的“绿野村”,作为苏州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绿野村”设有科技园、养殖园、种植园和绿化生活区等,拓展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空间。它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发展创造了全新的载体。在“绿野村”开展的主题设计式学科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增知添能,而且在加强协作、激发创新精神、形成完善人格等方面都提供了正能量。自2000年3月开营以来,已有两万多学生参加了基地各项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率先建立小学教育集团。(见图20)2003年12月,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这是苏州小学教育史上的大事。建立这个集团的目的,是为拓展名校发展空间,吸收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实现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段的多元办学体制。集团内实现教师互通,教研互动,活动互学,质量互比,管理互督的生动格局,为提高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时仅以苏州市实验小学和附属幼儿园为基干,后来以合作办学的形式扩大了规模。如2004年创办相城实验小学,2007年创办沧浪新城幼儿园,2011年创办吴江明珠学校。2012年又创办了吴江明珠幼儿园。同时,这种合作形式也扩展到了国外,如2006年在新加坡合办新苏国际学校,2008年在美国合办天桥国际教育有限公司,形成了跨国办学的两大平台。此外,学校于2012年在太仓沙溪镇开辟了自控蔬果基地,与“绿野村”并列为两大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三校、三园、两平台、两基地”的格局,开创了多元办学的新天地。
四是率先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见图21)2003年,学校引进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领域引进这一体系,堪称创举。由此学校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修订完善了行政管理、教务管理等三百余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建立起符合国际质量管理要求的现代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体系以科学、规范、精细著称,要做到很不容易。2004年6月,学校通过了由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及美国认证机构开展的国内、国际认证,最先跨进了现代化教育管理的殿堂。
五是率先在国外联合办学。(见图22)随着中国的崛起,许多国家掀起了学汉语热,尤其是新加坡和美国,华文学习已形成热潮,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学校把握时机,开展了国际教育交流。2002年,学校参加了苏州市“中美中小学教师交换项目”,这在苏州市小学中是第一个参加跨国交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教师先后前往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接受双语、英语培训,同时也推广了汉语教学,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在重视“走出去”的同时,也注重引进优资资源,来加强校内培训。2003年,学校在教育局领导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关心支持下,获得了“外国文教专家聘用制资格”,这在苏州市小学中也是为数不多的。通过培训,教师无论在语言交流方面还是课堂教学的能力方面,都有很大提高。2005年,学校选派教师赴新加坡交流,与新加坡南洋小学结为姐妹学校,并共同商定在新加坡成立一所推广苏州市实验小学教学经验的学校——新苏国际实验学校。2007年,学校派教师赴美国了解对方华文教育的情况,又搭建了与美国华文教育交流的平台。2008年,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与苏州市实验小学等教育机构合作的天桥国际教育有限公司在美国波特兰市注册。这就是上述“两平台”的由来。
2005年11月,学校举办了为时三天的百年校庆活动,展示了一个世纪的办学之路及其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是百年实验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活动圆满成功。(见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