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苏州-新加坡东区中小学校长圆桌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5160

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建设”

——“第八届苏州-新加坡东区中小学校长圆桌研讨会”在学校召开

 

2012年4月25日,由苏州市教育局和新加坡教育部东区学校司联合主办、苏州市教育局国交处与苏州市实验小学联合承办的“第八届苏州——新加坡东区中小学校长圆桌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建设”。新加坡东区12位中小学校长与苏州16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本次研讨。“苏州-新加坡中小学校长圆桌研讨会”自2006年举办以来,由两地轮流承办,至今走过7个年头,从未间断。

上午,在开幕式上,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杰、新加坡教育部东区学校司司长王金花先后致开幕辞。随后,太仓市实验小学校长钱澜、新加坡圣公会中学校长李慧玲、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校长助理总督学黄厚江先生、新加坡丹绒加东小学校长蔡姬龄、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校长赵强、新加坡思励中学校长陈慧婵相继做了主旨发言。

其中,新加坡圣公会中学校长李慧玲在题为“构建卓越的思考型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发言中说,教师要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首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三个问题。同时,她提到,该校还成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以培育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卓越的文化。其中,该校将解决学生的4大关键问题,即“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假如学生还没有学会,我们该如何处理”与“假如学生已经学会了,我们该如何处理”作为构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三大理念之一。她的发言给与会者很多的启发与思考。而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校长助理、总督学黄厚江先生在其题为“学科共同体:促进名师发展的有效平台”的发言中,提到教师发展的两个“高原现象”,这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黄厚江说,这两个“高原现象”,第一个发生在教师工作10年左右,拿到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之后;第二个发生在工作20年左右,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常常是获得特级教师一类称号,也就是所谓功成名就之后。他在发言中分析了两个“高原现象”发生的瓶颈并指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给与会者很大警示和启发。

下午,会议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围绕“如何创新学校的教师共同体建设”、“如何运用网络多媒体促进教师共同体发展”、“学校如何评估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有效性”三个小主题,大家展开积极研讨。会上,校长们积极发言,介绍本校做法,供同行参考。

下午3点半,大会开始分享小组汇总意见,4点,会议临近尾声。新加坡东区学校司校群督导蓝丽芳女士、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校长费建华先后致闭幕词。在闭幕词中,中新双方均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中新双方充分分享了各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思索、策略及成功的经验,这为双方各校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双方互赠礼物

分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