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教师】三年锤炼,他们收获了什么——“学者型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项目”圆满结业
发布时间:2021.10.18  浏览次数:2784
 
培养“学者型教师”
 
是对学校百年先师的致敬,
 
是对四有好老师的回应,
 
是对民族复兴大业的担当。
 
—— 林红校长
 
 
 
 
继为期三年的“学术型教师培养工程”结项之后,2018年10月,我校又一次和北师大合作,开启了新的教师培养项目—— “学者型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项目”。经过答辩、专家遴选,项目形成了以八零九零后教师为主的二十二人团队。项目以工作坊形式推进,在北师大朱志勇等教授的指导下,老师们进行课堂观察,围绕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微课题研究,大胆探索,扎实研究,深入反思,学术阅读和专业表达同步提升,三年成果显著。
 
8月18日,老师们终于迎来了三年成果的结项汇报,他们分别就“自我修炼的三年”“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中的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 
三年项目学习,我们进行观点、思想、理论的对话、交流、碰撞与建构生成,我们每一位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贡献者与建构者……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践行“学者型教师”理念,走好“四有好教师”发展之路。
 
——葛戴丹书记在学者型教师“教学·研究”汇报会开场前讲话
 
 
 
 
 
 
 
与传统结项仪式不同,本次汇报会,不仅陈述研究成果本身,也讲述研究过程体悟,听听他们“自我修炼的三年”:
 
“我”和“我们”的成长在哪里;一个普通教师的三年变化是什么;“求善”、“究真”与“达美”;“学研”、“学教”与“学问”;“互动、反馈、提问”;“发言、思考、质疑”,意识的觉醒,行动的变革……正如项目组成员潘老师所说:“三年过去,虽然,我还是原来的我,一名小学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语文老师。但是,我又是全新的我,一名具有质疑和批判精神、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反思、不惧失败的研究型教师。”
 
 
 
 
 
 
 
 
“90后是为改变社会而来”,听!五位90后青年教师发声:
 
 
 
“我想试试看,把课堂放给学生会怎么样。”
 
——王芝芸老师
 
“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三年项目学习,现在的我,不论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的推进,都散发出一些研究者的味道。
 
——陈晓超老师
 
 ”
“我”开始学习聆听学生的声音,注意学生在教室内的参与,在细枝末节的日常学习评价的改变中不断感受着师生关系的变化,以此重构自己的师生观、教学观。
 
——顾卓君老师
 
我们应当顺着教改之光,舍弃过时的教学主张,寻求新的变化与发展。哪怕这条路狭隘且泥泞,坚持到底,终有“惑”然开朗的一天。
 
——王逸骏老师 
 
“ 
立足师生和学科关系看教学实践,立足自我和同事关系看教育研究,立足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关系看未来教育教学,我坚持以上三点思考与教学改进,接下来,我还将继续这项研究实践。
 
——周稚玮老师
 
 ”
 
 
 
 
 
 
 
 
 
 
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更新、行动的变革,始终贯穿在“学者型教师”培养过程中。看,她们的尝试!
 
王静老师把自己的教学作为一个“实验”来研究;王晋铮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拥有自主学习权;李音老师研究提升学生兴趣探索情境教学法;徐雯霞老师转换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贾银霞老师破除“信息茧房”,重塑批判性思维;贾婷赟老师“深挖一口井”将合作学习研究进行到底。
 
 
 
 
 
 
 
 
 
 
 
 
从上午8:30到下午5:30,整整8个小时的活动,“重塑、变革、改变”是教师们评价自己三年收获用的最多的词语。
 
合作学习,项佳老师尝试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师生合作的“课堂”;“从知到行”,芮蕴老师进行“深度阅读教学”课堂实践;让学生说话、让数据说话、让行动说话,陈芳老师在反思中成长;“应然”走向“实然”,黄斐老师从阅读开始“自我革命”;“还”与“不还”,顾晓岚老师进行基于学生课堂表达的实践和思考。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好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分享与传递。本次汇报会,除了“学者型教师”团队成员,还有“学术性教师”团队代表、备课组长代表、年轻教师代表、幼儿园教师代表、集团各校区教师代表旁听交流。
 
 
 
 
“英语课的人文性体现在哪里”
 
“如何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评价学生的成长”
 
汇报环节间隙,旁听者针对汇报内容,选取感兴趣的话题,向汇报者发起提问。学员们深度的思考,自信、清晰的陈述,让很多旁听的老师觉得受益匪浅,羡慕又钦佩项目组老师的快速成长。
 
 
没有攀登的辛苦,怎会有破茧成蝶的痛快?“教学研究化、研究生活化”,的确,三年中不知不觉,老师们的学生观、课堂观、教学观等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变化。
 
三年,大家建构起了一个怎样的苏州市实验小学“学者型教师”发展模式,未来她将去向何方,北师大专家团队做深入指导、交流。
 
汤博闻老师从“学者型教师”的“角色认知”、“学者型教师”的“三年行动”、“学者型教师”的“行动模式”三个方面分享了教师“自反性”是“学者型教师”自我修炼一个重要路径。
 
郝少毅博士从哲学角度出发,以“人”为例,剖析“知识分子”与“智识分子”的区别,指出“学者型教师”发展方向。 
 
“我们的成长”走向何方(王晓丽)?“课堂之变的依据是什么(陈玲)”“从觉醒到行动的动力是什么(潘艳)”……针对22位学员个人成果汇报,朱志勇博士各用一句话,凝练其研究内容,指出前行方向。“自我认同、自我革命、自我行动”,他再次明晰“学者型教师”发展定位,指出“学者型教师”未来应当“成就自己、成就学生,成就名师,成就名校”。
 
 
 
“对于教师来说,暑假是用来研究阅读的”
 
“童趣、天真、好奇,是一切进步的动力”
 
“跳出圈外,对某一点的持续追问与思考,是学者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与大家的互动中,三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自然生成,如智慧之光,闪耀在大家心间。
 
 
 
 
三年转瞬即逝,是终点也是起点。汇报会最后,林校长对专家团队三年指引陪伴表示真诚的感谢,对老师们在思维方式、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上的变化表示欣喜与赞扬。未来,她期待有更好的合作,深入探索骨干教师走向名师名家的校本培养路径,在实小这方高地上垒起更多高峰。
 
 
 
 
三年中,大家进行课堂展示,聚焦研究问题;开展读书反思,提升教学认知;参与专题培训,掌握论文撰写方法。三年痛并快乐的历程,项目组显性可见的成果有《读书报告集》《文献阅读微反思》《个人论文集》《小组论文集》《足迹——我们这三年的成长历程》。
 
 
 
 
教师发展始终在路上
 
期待项目组老师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完成自我革命,成就自己的同时,去成就更多的学生,让名校里走出更多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