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绿野村,劳动教育常态化实践20年
发布时间:2023.08.20  浏览次数:143

江苏省教育厅公布

2021年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我校参评的《绿野村:劳动教育常态化实践 20年》

荣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这是学校2010年以来

第二次荣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期间

学校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次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太湖之滨创立了全国首个校本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绿野村。绿野村占地250亩,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学生走进土地、了解农业、学习农活、开展劳动的乐土。


        20余年来,绿野村的劳动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绿野基地走向规范化”的初创阶段、“研制实施纲要走向课程化”的持续阶段、“优化师资队伍走向多元化”的深化阶段、“探索落实机制走向高质量”的跃升阶段。20年间,绿野村先后进行了4次改造与翻新,以丰富的劳动资源、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功能齐备的劳动场室,满足了学生不同类型劳动实践的需要。



        学校坚持每学期赴绿野村开展学生“劳动周”实践活动,设置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课程育人目标,开发了240课时的劳动课程内容,研制了20余套绿野村及校内劳动教育的精品案例,创建了指向“综合育人”的课程实施模式和评价考核机制。绿野村的三类劳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绿野”生活劳动课程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绿野”生产劳动课程学习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劳动任务;“绿野”服务劳动课程设计服务岗位,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养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劳动教育实践场域缺乏、课程内容单一、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不少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不足。而绿野村20余年的劳动教育常态化实践,探索形成了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机制,建构了以绿野村为核心,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格局。


        劳动教育目标、场域、师资、课程、评价构成了全面完整的实施体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生成长,较好破解了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难题,回应了新时代对人才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如果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自1905年创办以来,从建校之初的“手工”课开始,劳动育人就进入了学校课程,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受到重视和传承。20余年前绿野村的创建和持续不懈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更是学校“儿童本位”的办学思想和“实验示范”办学传统的最好诠释。它体现出了一所实验小学一脉相承的求真创新的办学基因。



        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中,以葛戴丹、王静、黄斐、顾华红、陈芳、顾晓岚为核心的团队,在校长带领下,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与实践,实现了课程建设的不断迭代与完善。绿野村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目前已是苏州教育一张亮丽的素质教育名片,成为了本市学生重要的劳动实践场所,20年来接待区域内学生达40万人次。

绿野村——童年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