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街巷
纵横交错,却经纬有序
变换路线,探访叩问
常会在一些街角巷尾
听见遥远的回响
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在苏州十全街西缘
有个不起眼的小巷“燕家巷”
近期一座门楼悄然立起
当匾额揭开
许多过路市民惊奇
“江苏省苏州中学”
“省立苏州实验小学”
究竟这个正在建设的校园
要做什么?属于谁?
2023年11月28日
在苏州市实验小学
118周岁生日后的第一天
在苏州中学即将迎来
府学988年,新学119年
校庆日之际
一场简短而郑重的
揭牌签约仪式如期举行
本期微信将为您揭晓答案
回应好奇
系出同门,以实验之名
“沧浪亭畔,古学宫旁,梧桐杨柳门墙……”1918年一直沿用至今的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歌歌词,道出了实小与苏州中学的关联。
△苏州市实验小学学子与现就读于伟长实验部的实小毕业生共同演唱实小校歌
1904年江苏师范学堂(苏州中学前身)创立,不久更名为“江苏两级师范学堂”(两级分为“初级师范”“优级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堂和中学堂教师)。1905年,为供师范生实习和师范学堂课程实验,设立“江苏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并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一即1905年11月27日正式开学,罗振玉兼任小学堂监督(校长),另聘附贡生蒋宗城(粟来)为办事官(执行校长),而这就是今天的苏州市实验小学前身。
△《江苏师范学堂沿革记要》明确表明1905年4月于三元坊本部东侧建公共操场,1905年8月在操场东北建附小,据1910年《苏州城区图》显示,附小位置为今苏州中学东校区所在地。
出生便带着“实验、实习”的特性,在江苏师范学堂以及后来的省立一师、省立苏州中学的引领和影响下,附小紧贴教育前沿,扎根教育推进改革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至1934年8月,因政策要求,附小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苏州中学和实验小学结束了29年的直接隶属关系,但在此后,两所学校联络未断、实验持续、教育根脉始终延绵。
▽在独立之后,《苏中校刊》上仍设有小学专栏
1935年市实小燕家巷校门;1952年起,市实小在苏州中学二院(新市路)设址办学;2010年起至南门端文路办学。
在分离了近90年之后,在苏州中学东校区北侧,原址重建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门,用以纪念两校“系出同门”,并开启新的实验探索,卫新书记戏言“走进苏州实验小学,也走进了江苏省苏州中学”。
建立同盟,唤教育初心
揭牌仪式过后,在教育局领导和两校领导班子的共同见证下,江苏省苏州中学与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书。在未来,两校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使命感、更好的执行力、更科学全面的学生观,开展合作交流和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验,努力打造新时代高品质的教育合作样板。
△苏州中学周祖华校长与苏州市实验小学赵洪校长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教育局副局长项春雷、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居万峰出席活动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葛戴丹以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三条论述,阐明了两校合作的使命愿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期盼未来两校以更精进勇猛的创新精神,让教育实验和改革探索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使命,回应教育强国的议题。
苏州中学党委书记卫新由恢复实验小学门楼的建筑小品,将此次合作定位为回应历史根脉、回馈国家需要、回归教育初心,人才培养不应只着眼于升学和招生,更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养成,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现实的挑战,希望两校合作能提供新的方案。
携手同行,鉴过往未来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项春雷高度认可两校建立合作的眼界格局和责任担当。他谈到,在不断开拓新路的过程中,让这项改革惠及人人,面向每一个孩子,哪怕最终一些孩子没有能够进入苏州中学,也让他们享受到贯通培养的高质量教育,发现发展自身潜能,并惠及终身。项局长在讲话中强调,改革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师的养成,课程、项目最终要落于一节课、一句话,教育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
历史照进现实,我们今天在讲苏中1000年的历史,在谈两校100年前的教育,历史有丰富宝贵的资源,历史也是检验真知真理的标准,希望今天我们的合作,不愧对千年百年的历史,更在百年千年后回看,它依然有闪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