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客人来访系列三
发布时间:2011.03.15  浏览次数:5815

3月8日,澳方客人在校学习第二天,作为中澳双方的交流与反馈,早上8:20-8:40,中澳双方学生进行了视频互动活动。通过视频,中澳双方学生远隔重洋见到对方,大家忍不住欢呼雀跃,大家互派代表向对方提出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贵校学习什么科目,今天你们学习什么内容等等。我方孩子在视屏结束后,得到了Camberwell学校校长Ms. Helen Warnod的夸奖和勉励,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孩子每人得到了Ms. Helen Warnod的一份小礼品。

8:50到9:50,l校长Helen并另外两位教师Ms. Janet Gale和 Ms Allison Duffy为我校全体英语教师、所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导处成员进行了“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讲座。

在讲座中,她们提到,Camberwell Primary School是一所以英语和法语为主的双语学校。学校推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是一个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发现学生未知和已知相交的区域,从而确定她们应该从哪里着手开始教孩子。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她们采用分组的形式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示,这种小班化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澳洲的确有很成功的经验,但是这种适应于不超过25人每班的教学,在中国每班建制在50人以上的班级推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在中国很多民办学校推行,还是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

澳方讲座结束后,大家进行了交流讨论。学校副校长赵洪首先代表讲话并提问说,贵校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与我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不知贵校的“以学生为本”是否就只涉及到学校教学这个范畴。对方的回答是她们的“以学生为本”不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还包括学生的心、智、体全面的发展。

我方教师就讲座中提到的准确判断学生当前水平的测试卷,向澳方询问这份卷子的来源。澳方客人回答说,测试卷是由上属的大学老师研讨完成的。这份测试卷学生在网上可以做,但测试结果不会写进成绩报告单,它只是用来判断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哪里,用来给老师做参考的。

就我方教师提出的根据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是否有在高年级产生自尊心受伤害的问题。澳方教师肯定地说,孩子们不会感到受伤害。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帮助他们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而且家长在一学期结束后,也只会关心孩子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不会刻意去了解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在班级处在什么位置。再说,不同的科目能力分组是不同的,在这个科目,你可能是在A组,在另外一个科目,你可能是在B组,而一旦分组下来,一年基本上不变动。

当我方教师提出,如果给您一个50人的班级,您将如何处理时。她们表示她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她们的班级人数一般不会超过25人。同时,她们对我们在50人的班级教学,还能够保持如此良好的纪律和学习效果,表示了钦佩。

3月9日上午,澳洲客人向我校师生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8:50-9:25第一节课,其中一位外宾向我校二年级学生介绍他们澳洲学生的学习生活;9:35~10:10第二节课,其中另一位外宾给我们五年级学生上一节微型英语课。她们精彩的教学博得了我校师生的热烈好评。

 

澳方客人“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讲座

 

讲座后澳方客人与我校教师交流

 

中澳学生视频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