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
发布时间:2015.01.10  浏览次数:4464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概况

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背景及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就非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现象严重、环境污染恶化等,这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和谐稳定。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还不到位的表现,都涉及到我国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决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提出的,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重点议题: 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键词: 拨乱反正、邓小平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重点议题: 经济体制改革;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走向城市、商品经济

(三)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

重点议题: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国企改革、股份制试点。

关键词: 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革、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

重点议题: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关键词: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对外开放

(五)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重点议题: 建设新农村、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 新农村、农业产业化

(六)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

重点议题: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 市场经济、国企改革、转变职能、城乡二元化

(七)第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

重点议题: “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三农、城乡一体化、粮食安全、农民收入

 

四、关于“383”方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  

(一)概念

所谓“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二)三位一体改革思路

新一轮改革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措施是1.推动完善市场体系2.转变政府职能3.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

(三)八个重点改革领域

“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1.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为重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社会转型,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应抓住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各项职能转变,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运作透明度,尽快使依法行政取得实质性进展。  

2.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重塑监管为重点,加快基础产业领域改革。基础产业的垄断弊端,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了日益明显的负面影响。大力度推进基础行业改革刻不容缓。改革的重点是放宽准入,形成竞争性市场结构,同时在自然垄断环节形成有效监管。  

3.以权利平等、放开准入、公平分享为重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存在权利二元、市场进入不平等、价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改革目标是建立两种所有制土地权利平等、市场统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以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为重点,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应当抓住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建立一个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化解潜在金融风险;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形成协同效应。  

5.以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适应,总体方向需继续坚持。针对现存的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应在维持宏观税负和中央财力集中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中央政府上划部分事权建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收支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中长期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6.以重新界定职能、国有资产资本化为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近些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定位不清、经营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其他经济体比较,我国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可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特殊优势。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职能定位、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改进运营模式。

7.以改进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为重点,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实现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

8.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应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富有吸引力的体制环境,提高我国整合国际资源、开拓外部市场的能力,促进国内改革与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四)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

1.放开准入,引入外部投资者,加强竞争。

2.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设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

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

 

五、公报解读

中国民众对“三中全会”期待:买得起房办事不靠关系。

改革新程的民生期待: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期冀社会公平正义:“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精耕细作”,从15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部署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改革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与前期只着重于经济制度的改革不同,本次三中全会第一次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绘就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的改革正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并向纵深推进,努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大亮点

1.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2.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3.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改革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

这一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核心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

4.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

只有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五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过去,我们认为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承认是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这个前提,似乎总有一部分是违法的。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玻璃门”、“旋转门”等,根子在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地位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和理念,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监管、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三中全会公报5大新表述

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以前表述为“基础性”)作用;

三是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四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五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三中全会公报的主要内容

1.三个解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2.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3.六个紧紧围绕: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4.十大看点:

(1)确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5. 我们将改变的生活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二胎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⑷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探索不分文理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展终身学习的通道。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

    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推进水、电、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

    推进水、电、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探索实行官邸制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六、对教育改革的部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七、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教育部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袁贵仁全面介绍了会议基本情况,重点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主要精神,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举措,并就做好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了动员部署。
    袁贵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不断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袁贵仁要求,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文件,努力学深学透。二是深刻领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三是加强宣传解读。四是制定落实方案。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五是抓好岁末年初工作。着力筹备好第22次全国高校党建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谋划明年重点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继续保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苏州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蒋宏坤要求打造改革开放新的战略平台,不断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改革开放是苏州发展的活力之源,结合我市当前实际,蒋宏坤强调要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首先要在积极借鉴、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方面寻求新突破,抓紧编制有关方案,举全市之力向上争取建立新的改革平台。

其次要在加快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化中新合作内涵,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赋予“园区经验”新内涵,更好地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要在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切实加快各项建设和功能配套,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外部条件,真正使试验区的开放优势和政策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集聚台资的最高平台。

第四要在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这是苏州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未来跨越发展的动力支撑,要加紧向上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同时多做创新和尝试,努力把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品牌打得更响、更亮。

第五要在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做强金融服务平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政策、发展金融服务机构,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互补的区域金融中心。

第六要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部署要求,按照时序进度积极稳妥推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结束语

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