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发布时间:2011.12.27  浏览次数:5351

 

(一)  我国的五步教学模式

上面已经指出,西方教学论中所说的微观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我国最常用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是来自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又被称为五步教学模式。

1.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包括心理方面的和学习用具方面的准备,集中注意,积极自觉地投入学习情境。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检查学习质量,弥补知识的缺陷,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理解新知识。

4.巩固新知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新教材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基本上巩固和消化新教材,为继续学习和独立作业作好准备。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步教学模式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起过积极作用。现在看来,它基于经验,缺乏现代学习论基础。难以解决知识与技能的不同教学策略问题。

 

(二)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模式

加涅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教学过程包括如下有序的九个事件:

1.引起学生注意(因为注意是信息进入个体认知结构的前提条件)。

2.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因为学生的学习是有目标的学习,无目标的学习不在教学考虑范围之内)。

3.刺激学生回忆前提性知识(因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可以利用为前提条件)。

4.呈现刺激材料(与“五步教学模式”中的讲授新教材对应,因为学生必须感知新信息,才可能产生新的学习)。

5.提供学习指导(因为学生看见与听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这一步是解决学生的新知识理解问题)。

6.引出作业(上两步是信息输入,这一步是将加工过的信息输出,即知识的外化为反应)。

7.提供学生知识输出(或行为反应)正确与否的反馈与纠正(这是技能学习的必要条件)。

8.评价学生的反应,使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体现目标的导向作用)。

9.促进保持和迁移(因为学习目的是知识能在新情境中运用,运用的前提是知识的保持)。

加涅的九个事件的模式引进了“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反馈”步骤,有助于知识转化为技能。

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迪克(W.Dick)认为,教学策略这个术语来自加涅1970年提出的九个教学事件。这九个教学事件也就是我国教育学常说的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加涅认为,教学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因为学习有一般过程和一定的顺序,所以帮助学生的学习的教学事件才有一定的顺序。我们不能离开学习来研究“教”的过程或步骤,因为“教”自身不可能有过程或步骤。

 

(三)  迪克五阶段教学模式

在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的基础上,迪克将完整的课堂教学策略归纳成如下有序的成分:

1.教学导入活动:吸引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描述具体目标,描述并促进先决技能的回忆。

2.呈现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实例。

3.学生参与:练习, 反馈。

4.评估:起点行为测验。前测,后测。

5.跟踪活动:为保持提供即以帮助,考虑迁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