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取向”学科教学12-13学年三月份小说和游记散文教学展示与研讨
发布时间:2013.04.09  浏览次数:4713

       三月,万物苏醒与发芽的日子,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热闹的校园。3月28日~29日,在市实小教育集团本部校区,全体语文教师和青岛特级教师张伟再次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了小说教学与游记散文的教学。在这两天的课题活动中,全体老师不仅聆听了实验公开课,还认真听取了张伟老师带来的专题报告。参加活动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活动现场到处可见老师们或是专注聆听的神情,或是奋笔疾书的身影。

      3月28日上午,集团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小多媒体教室1,认真聆听了三堂实验课,分别是莫威老师执教的《三打白骨精》、杨政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以及相城校区戈静芳老师执教的《九寨沟》。每位执教的老师都用自己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   

        29日下午,特级教师张伟结合三堂实验课展开语文科学教学的研讨。他首先强调了这次课题教研活动的意义所在,一方面本次研究是循着理论实践,按着方法操作的一次尝试,属验证性教研;另一方面本次研究既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也要看教学的设计思想、原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双重验证。此次的三节实验课都严格地遵循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所规定的原则、方法进行的。他认为“我校是在认真地做学问,教师是在虔诚地学知识”,这种课题研究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三节实验课都是比较成功的,可见我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略、路数是正确的、也是基本可行的,实验课都达到了严格而又灵活地执行条例、规定的境界,体现了老师的高素质。

         莫威老师的《三打白骨精》,张伟老师认为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充满自信,教态亲切自然,比较“接地气”,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教法规范严整又不失灵活变通。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生能力的提高。课文的人文性是在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中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使用中获得的。课上得很成功。学生得到的后发效应丰厚。在点评了《三打白骨精》一课后,张伟老师给老师们作了《关于多头单项教学》的报告。通过案例的分析,向老师们介绍了多种教学策略,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杨政老师的《七颗钻石》,张伟老师认为,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文章的题材与体裁特点,将教语文与培养孩子的爱的良知结合起来,较好地达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教学方法策略使用得当、娴熟,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对所教课文的体裁和所教学生的“双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情况胸中有数,能够以学定教。既体现了小说文体“三要素” 的教学要求,又不超过学生的基础现状。教学采取了“渗透”和“暗照”的策略(比如既要突出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又不提环境描写的概念和术语),整个教学自然妥贴,不温不火。

        最后,张伟老师还对《九寨沟》一课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这课的教学注意将景、情与表现方法融为一体,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恰当的表现方法对于写景抒情的作用。整个课重视方法论,不空泛,很扎实。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每一次课题研讨活动,老师们与张伟老师坐在一堂共同研讨语文教学时,时间总是走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到了结束的时候。然而,每一次的活动又总能带给我们一线教师数也数不尽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