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的发现——梯南特等人发明肥皂和漂白粉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5.12.30  浏览次数:6677

 

 

 

 

 

公元前2708年的一天,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埃及国王胡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仆人们在厨房与客厅之间匆忙穿梭,突然间,在厨房忙碌的一位小伙计一不小心,将刚刚炼好的羊油打翻在灶坑旁的炭灰里。小伙计惟恐遭到国王惩戒,情急之下,连忙用手将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了出去,以免被人发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小伙计捧完炭灰洗手时,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甚至连以前很难洗掉的污垢都不见了。
  
这是为什么呢?小伙计纳闷不已。会不会是混着羊油的炭灰起了作用?几番试验之后,小伙计确信无疑。于是,他将混着羊油的炭灰专门带回一些,并分送给其他厨师使用。结果,厨师们把手洗得既白又净。这种羊油和炭灰的混合物,成了厨师们洗脸、洗手的日常用品。
  
后来,国王胡夫发现,那些整日在厨房里围着灶台做饭烧火的“火头军”个个手脚白净,尤其是他们的脸,比涂过粉化过妆的宫女还白净,他觉得不可思议。
  
为了闹个明白,国王命令手下将厨师们召来盘问,才知道个中原委。国王当即下令小伙计照样制作一些,供他及皇后使用。小伙计不敢有丝毫怠慢,为了让国王用起来顺手方便,他特意将羊油和炭灰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晾干,使用时,只要蘸点水就行了。
  
这种神奇的“羊脂炭球”,激起了国王胡夫的极大兴趣。尤其那些皇后、宫女,她们娇嫩的肌肤经过羊脂炭球的搓洗,更显得白如凝脂、娇柔万般。从此,“羊脂炭球”美名远播,由埃及传到了希腊和罗马。不过,当时的人虽然经常使用它,但其中洗污去垢的奥秘,却无人知晓。
  
直到近代,科学家们才在实验室里探明“羊脂炭球”神奇去污能力的奥妙所在。原来,炭灰中含有的大量烧碱可以使污垢分解并离开皮肤表面;而羊脂则起了一种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使脸上和手上的脏东西迅速溶解在水里。
  
于是,“羊脂炭球”有了一个富于现代气息的名字——“肥皂”。后来,英国的布里斯杜勒城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生产肥皂的工厂。肥皂帮助人们洗污去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过,要谈到将衣物、纺织品漂白,它却显得无能为力。
  
我们知道,棉麻织品由于其带有本来的颜色,看起来色彩不佳、质地粗劣、光泽不好,也不美观。因此,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实践中发明了原始的漂白法。
  
原始的漂白法十分费力。首先要把织物放在河水中浸泡,然后再拿到宽敞的地方进行曝晒,要完成一次漂白工作,往往要耗上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在漫长的漂白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把烧剩下的草木灰过滤去灰渣,再用灰汁浸渍麻布,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增白效果。
  
再到后来,在盛产牛奶的荷兰,有人发明了用牛奶洗涤的新办法来漂白纺织品。不过,荷兰人肥皂加牛奶的漂白方法耗时费力,对于高速生产纺织品的英国而言,简直是一场灾难。因为荷兰人的漂白工业,就像瓶颈一样制约着纺织品的生产。
  
1754年,英国农艺化学家霍姆发明了用稀硫酸漂白的新技术。在漂白工厂里,工人们围着装着硫酸的锅进行加热漂白,由于硫酸的味道难闻,工人们不得不捂着鼻子工作。

1785年,法国的染料技师贝尔特勒发现,氯具有漂白作用。
  
到了18世纪的最末一年,英国的一家漂白工厂主人梯南特利用熟石灰和氯发生作用而制成漂白粉。这种漂白粉用法简单,漂白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不需阳光曝晒。它的出现促成了漂白工业的长足发展。而漂白技术的改进,又有力地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