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彩那天》谈“H”形教学——王晓丽
发布时间:2015.01.26  浏览次数:4095

       本次课题课,我执教了《中彩那天》这篇课文,刚开始备课的时候,考虑到母亲所讲的那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开始的时候就是由母亲所讲的“道德难题”入手,后来再让孩子们找到“父亲的为难”以及留车的理由,这样不自觉地就讲文章中的三个人物都学到了,然而在备好课给张老师看的时候,他告诉我,人物在小说情节中交流,那人物游走于情节的过程就交织成了“z形”结构。这也容易导致而所谓的 “串讲”产生,“串情节”“走内容”,这是不应该的。

        张老师建议,我们应该抓住主要人物——父亲这条主线,这是要重点学习的,再抓住副线“我”,来学习。后来的备课则是沿着这条线来进行的。找出体现父亲行为和态度变化的地方,从而走出“Z形”结构,而进入“H”形。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感觉抓住一条线走如课堂进行学习果然会“干净”好多,于是就有了从父亲的“梦寐以求”到“神情严肃”再到“犹豫不决”“拨打电话”和“特别高兴”这一条线索的产生。从而是我也实验了“改变串讲式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出路在‘走H形’品鉴分析人物的阅读(小说)教学之路。”

张老师的“H形”高级理性阅读,是一种打破文章情节自然顺序、按照人物的人为分类顺序展开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之中的两条竖线标志着文中的人物及其学习顺序和过程;中间的横线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连接起来的学习方法。在《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中,“H”的两条竖线分别是父亲线和“我”的线,中间的横线则是学法中的“细节”描写。

       “H形”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小说这种问题,它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清楚明了。这非常明显得区别于人们再自然状态下的阅读。课堂教学与人自然状态下的阅读是根本区别就在于:师生均是在课堂上;教师是有“备”而来、学生是在教师积极指导下开展阅读。这是一种高级状态的“理性阅读” 的。在这种阅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多快好省”的阅读方法;要讲求效率和效益。我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没有“H”形理论的强烈意识,因而走入了“Z”形,听了张老师的讲述后,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H”型教学具有“点连线,线穿点。多头单项,蛙跳前行”的特点,尤其是“蛙跳”式,它的好处在于:删繁就简,直奔要点,突出中心。这样会更加突出我们的教学,避免串讲。

         倘若课文不适合“H”形,还有一个“H形”的变形——“卜形”结构可采用,例如在《林黛玉初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此课虽有“林黛玉”,但此人物不必单列学习,只把她的所思所想借来一用即可,贾母亦如此,整个教学只教主线和横线,这就是“卜形”结构。

         无论是“H形”还是“卜形”,都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教学,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服务,要合理、适时的使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