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舞”到“群舞”: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
发布时间:2010.07.11  浏览次数:2115

有位从湖南过来跟岗培训的校长,曾在他的周记中写道:“走近市实小的校园,除领导的巡视检查,教师的课间护导,几乎看不到老师闲谈、休息的现象,上至校长、副校长,下至一线老师,全都绷紧一根弦,抓紧每分每秒工作,甚至老师参加听课、会议都会带上一叠作业本,利用课间和会议间隙批阅几本作业……”除了他有这种发现外,只要在学校跟岗时间长一点的校长,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市实小,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高速旋转,这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他们都很想探寻其中的原因。

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学校引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2003年底,学校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质量管理。2007年7月15日,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徐天中建构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体系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周德藩在会上说到,他自己一直关注这个体系,发现当今学校在引进这个体系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引进这个体系,是为了起宣传作用;一种是想引进,但他本身也没有信心把它做到底;第三种就像我这种情况,把体系引进来,进行自我设计,认真做,最后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管理体系。他还强调说:“徐天中没有照搬这个体系,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借助这个体系研究学校的现代化管理问题。”

看得出,周会长对学校引进质量管理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这也仅仅是一部分人的态度。环顾当今教育界,小学校引进质量管理,反对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然而,看看今天市实小教师的工作状态,想想学校明天的发展趋势,即便是戴着镣铐一个人跳舞,我仍然很投入,也很执着。

 

学校为什么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

 

很多来学校培训的校长,在双方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他们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为什么引进质量管理?”这时,我会先问他们一个问题:“学校办学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多学校的认识是模糊的。其实,这个问题看似遥远,实际上与学校管理息息相关。因为,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有用人才,这应该是一个很清晰的教育命题。然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建立高品质的学校,而要实现学校的高品质,就需要相应的保障体系。

多年的学校管理,我对现行学校管理模式有了一些认识。就中国传统管理模式来说,基本上是一种经验管理和拍脑袋管理,体现为稳定性不够,制度随意性很强。同时,学校办学往往是对上负责,上面布置的工作、标准设置的东西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学校近期的、中期的发展实际。因此,建构一套“以校为本”的,“科学、规范、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学校发展实际。这一认识的得出,是学校站在宏观教育背景,思考学校管理模式应与时代共发展的结果。

有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作为保障体系的一种,能够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学校外延发展。而承载学校“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使命的载体又在哪里?放眼全球业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质量管理运用于教育组织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所认识。越来越多的教育组织开始运用ISO9000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工作。2003年底,学校依据ISO9000族标准开始进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构。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理论家否定这种学校管理,他们倡导用文化来管理,靠学习型组织,靠自觉程度,靠人性的体现来管理学校。这种管理思想,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讲,实在有点阳春白雪的味道。举个例子,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有美丽蓝色玻璃外墙,造型优美的顶部设计和气派恢弘的室内装潢,看上去很美。但这样的美却是建立在冰冷生硬的钢筋水泥构造之上。同样道理,一所学校要前进要发展,没有好的科学、规范、精细化的管理,再好的改革也很难推进。

教科室管理案例解读

 

不必再为堆满的课题资料烦心了

一年前,每次在学期结束前的那几个星期踏进教科室的大门,可以看见的是桌子上堆满了一叠叠的科研资料,这些都是各课题组在学期结束前上缴的各种课题研究资料。教科室在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多课题组的资料存在着不完整不全面或者不科学的现象,有些课题,因为平时的了解不多,在检查的过程中还导致了对课题阐述不能清楚认识的情况。为弥补这些缺陷,教科室往往会在学期结束前组织课题组老师加班加点,甚至利用假期的时间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不仅浪费了广大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展。

随着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实施,课题的运作、检查等得到了全面的改革。学校教科室制定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设计了实验记录卡,对课题的运作过程进行严格、规范的控制。比如说课题研究每月例会制要求各课题组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的课题进展情况汇报讨论会。例会由组长负责召集,专人记录,教科室课题分管人员一同参加,而且要求认真记好课题研究记录卡,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反思、随感、小论文案例分析等。课题组长每个月月底将本课题组各成员的课题研究记录卡收齐,交到教科室分管课题人员手中,确保教科室分管课题的老师能及时了解课题运作情况,检查课题的进展,做出合理化建议和指导。

随着这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各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期结束前为课题研究加班加点的情况消失了。踏进教科室的大门,桌子上一叠叠有待检查的科研资料不见了,教科室再也不必为堆满的科研资料烦心了。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

 

[分析]

教育科研如何产生实效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该案例中,通过规范的过程控制使科研工作走向了更高层次,提高了研究的效率。这里,有两点做法比较值得借鉴。一是PDCA管理程序中检查环节落到了实处。通过制定课题研究每月例会制使教科室分管该课题人员能够更为全面,更为真切地接触了解课题研究的实际,检查课题的进展情况,从而为课题按计划运行,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打好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二是实验记录卡等记录表的设计和使用保障了过程记录的规范性和全面性。原来到学期结束时进行整理,有些资料可能在过程中没有及时保存而需要事后补充,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丢失或出现错误。做好过程记录是精细化管理体系运作中最基本的要求,这在科研管理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