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苏州市实验小学校集团校园里涌动着一股温暖的红色。
3月20日,实小集团教职员工先后走进苏州市中心血站积极无偿献血。
他们中有党员教师
有资深教师,有青年教师
……
当针管连接起生命的纽带
他们用无偿献血
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另一重深意
感言
陈芳老师:
从大学第一次挽起袖子至今,献血已成为我生命中一份特殊的坚持。截止今年我共献血9次,2000毫升,每一袋鲜血都像一颗种子,或许在某刻为他人点亮希望——可能是病房里的一线生机,或是手术台上的转危为安。我常想,献血的意义恰如细水长流:无需惊天动地,只需在平凡中付诸行动。感谢这段旅程让我懂得,健康时能为社会做的其实很多。未来,我仍会继续这份红色的约定,也愿更多人加入这份温暖的传递。生命因共享而丰盈,世界因善意而可期。
崔逸静老师:
这是我第六次义务献血,献血总量1300毫升。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信教书育人赋予孩子们知识和力量,义务献血是为他人生命续航。希望自己用爱诠释教育,诠释生命的价值!未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将继续参加义务献血。
贾婷赟老师: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能够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一直觉得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光荣。每年3月,我都会积极响应无偿献血号召,主动报名。八年来,几乎每年都坚持义务献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从一开始几年的200cc,到现在300cc,总计大约献血2000cc。每一次的奉献,我都觉得是用爱心为生命加油。每当我挽起衣袖时,我的内心充满温暖,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在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裘青老师:
从大学期间第一次献血,到现在我一共献过12次,每次200毫升。因为个子小,体重偏轻,医生常常会关切地问我是否确定要献血,我总是毫不犹豫地点头:”我已经献过很多次,没问题!“可是虽然已经献过多次,每次针头刺入血管的瞬间仍然有熟悉的紧张感,但想到这些血液或许能帮到有需要的人,能为生命续航,心中就会觉得无比的幸福与满足,我也非常愿意继续坚持传递这份最温暖的希望。
王逸骏老师:
第三次撸起袖子时,针头刺入的酸胀感已变得熟悉。躺椅上能听见采血仪规律的滴滴声,护士熟练地帮我调整止血带松紧,就像备课批作业的日常节奏。手机弹出献血证累计800ml的提示,忽然意识到这些数字背后可能是两场分娩的备用血,或是某位白血病孩子的一周用量。其实我们普通人的热血,真的能成为别人的生命续航按钮。
张波老师:
这次是我第四次参与无偿献血,每次献血300毫升。了解得知我的血液已经帮助过三位缺血患者,这种温暖的传递让我眼眶发热。原来300毫升的付出,真的能成为别人生命里的光。未来我会继续用这种方式,把心跳的温度传递给未曾谋面的他(她)。
钱纬老师:
这是我第三次献血,目前已献600cc。每次献血都让我内心充满温暖,想到自己的血液能为他人带去希望,就无比自豪。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更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为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与希望。
曹昀昀老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又一次走进苏州市中心血站,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心中既紧张又激动。我知道,每一滴血都能成为生命的希望,每一次的献血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当班里的孩子们知道我去做了一件好事,都竖起大拇指夸奖我,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爱心的决心。
他们不仅在三尺讲台播种未来
更用热血浇灌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