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走进市实小:用“红外慧眼”点亮科学梦想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26

        3月31日下午,苏州市实验小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受邀来到学校,为五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红外慧眼与隐身》的精彩讲座。褚院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带领孩子们探索红外线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


640.jpg


讲座直击

红外慧眼与隐身奥秘


        “牛顿的三棱镜分光实验,揭开了光的秘密,而红外线正是其中‘看不见的魔法师’。”

        讲座上,褚院士以生动的语言和PPT演示,带领五年级学生走进红外技术的奇妙世界。


        红外线的“超能力”。褚院士从牛顿分光实验讲起,用通俗比喻解释红外线的物理本质:“如果把光比作彩虹,红外线就是彩虹外那抹‘隐身’的红色,红外慧眼能感知热量,穿透烟雾,甚至‘看透’物质内部。”


        褚院士还展示了红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从夜视仪、热成像仪到卫星遥感,再到医疗领域的甲状腺囊肿检测和肿瘤光谱分析。他特别提到,中国自主研发的风云卫星搭载红外探测器,每15分钟对地球进行一次扫描,为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数据。


        隐身术的科学密码。“隐身衣真的存在吗?”面对学生的好奇,褚院士揭秘红外隐身技术:

        原理:通过特殊材料(如柱镜光栅、高硼硅玻璃与甘油组合)改变光线折射路径,让物体“消失”;

        应用:军事上用于战机隐身,未来或可开发民用“隐形房间”;

        挑战:“隐身与反隐身是永恒的博弈,就像猫鼠游戏,推动科技不断进步。”


        讲座还探讨了红外隐身技术及其反制手段。褚院士解释,隐身技术通过特殊材料改变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使其与背景融为一体,从而躲避探测。然而,更先进的红外探测器可以通过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破解隐身。他鼓励同学们思考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强调“科学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科学精神的三把钥匙

好奇心 勤奋 责任感


        褚院士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同学们从小培养好奇心、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他强调,好奇心、勤奋、责任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互动时刻 

点燃科学梦想的火花


        褚院士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学生们踊跃提问,问题涵盖红外医疗应用、军事隐身破解、紫外线与红外线的对比等多个领域。褚院士一一耐心解答,并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  

        红外医疗应用,红外摄像机可以检测人体温度异常,帮助发现甲状腺囊肿、肿瘤等疾病。未来,红外光谱分析有望成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新方法。 

        军事隐身与反制,隐身飞机通过特殊涂料降低红外辐射,但更先进的探测器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发现目标。 

        紫外线与红外线,紫外线波长短、能量高,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如晒伤皮肤;而红外线能量低,通常对人体无害。  



播种未来 

传承科学精神


        五年级级部主任陈晓超老师代表孩子们向褚院士送上实小学子亲手设计的校园文创礼物,表达对这位“心系科普的院士”的敬意。



        褚君浩院士的科普之路,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理想与责任的启蒙。他用“小草精神”——谦逊而坚韧,扎根科学土壤,滋养年轻一代;他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不仅是论文里的名字,更应是孩子们心中触手可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