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改革 梦想 担当
发布时间:2015.01.10  浏览次数:4604

聚焦两会

改革  梦想  担当

——学习、领会2014年全国“两会”精神

201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将为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出谋划策,提出攻坚克难的具体方略,力争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能取得重大进展,因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2014年全国两会概况

(一)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014年3月3日1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12日闭幕,会期9天。出席会议委员2172人。

●主要议程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四、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五、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六、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提案情况

截至2014年3月7日下午2时,共收到提案5875件,提交提案的委员1969人,占委员总数的88%以上。经审查,立案4982件,与提案者协商后并案77件,撤案202件,作为委员意见和建议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614件。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4600件,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提案340件,人民团体提案8件,界别和界别小组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34件。

今年的提案着重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中的重点难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会期8天。出席会议代表2932人。

●主要议程

一、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审查和批准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4年中央预算。

四、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五、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提案情况

到3月9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468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461件,监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2件。提案着重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国家领导人参与各代表团审议报告

政治局常委均参与4—5个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参加上海、广东、贵州、安徽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李克强参加山东、青海、云南、山西、江西代表团审议。张德江参加浙江、香港、澳门、福建、广西、河北代表团审议,俞正声参加湖北、台湾、新疆、西藏代表团审议,刘云山参加内蒙古、江苏、重庆、辽宁、甘肃代表团审议,王岐山参加北京、河南、陕西、吉林、四川代表团审议,张高丽参加天津、宁夏、海南、黑龙江、湖南代表团审议。

二、背景及意义

背景:

国际:中国面对的国际问题十分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中美、中俄、中欧等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危机和挑战。鉴于安倍日前的“拜鬼”行径,中日关系料难“破冰”。

国内:面对的问题也不少,对内有体制改革问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等。习近平李克强履职一年来,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连珠重炮,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领域全面推动的强势改革,目标明确、力度强劲远超预期。

意义:

今年的两会吹响了改革的集结号,将为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出谋划策,提出攻坚克难的具体方略,力争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能取得重大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讨论,是把党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也是凝聚力量、增进共识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向十三亿人民的中国梦迈进!

三、两会的十大热点

【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等工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法律援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众翘首以盼。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登记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调整,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如何切好居民收入分配这个“大蛋糕”,填补收入差距“鸿沟”,其方略和措施始终吸引万千期盼。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社保是民生之基。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民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家庭保障,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努力让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人们期待,两会能传递出更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而鼓励创业,需要政府拿出更多举措,需要社会创造更好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四、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和特点归结为:

  •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 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这里,着重对两个目标加以说明。

2014年重点工作

  • 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 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

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信心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 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民惟邦本,本国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二)报告的十大亮点

综合海内外各大媒体与资深专家解读,盘点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大亮点。

亮点一: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亮点二:扩大对外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亮点三: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亮点四:加强综合治理“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亮点五:保障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亮点六:坚持依法治国“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亮点七:扩大人民民主“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亮点八:增强战略威慑“强化日常战备和边防海防空防管控”。

亮点九: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一个中国框架”。

亮点十:坚持和平发展“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报告的十大数字

报告的十大数字凸显了中国发展走向:

【数字一】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置在7.5%左右。这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

【数字二】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

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

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切实防止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数字三】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今年在就业问题上,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就是要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我们的大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理想工作;二是要确保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这将成为改善民生之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数字四】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数字五】M2增长13% 

M2反映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13%左右,是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上的关键点,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发展就业,如果流动性不足,可能投资、就业、工厂的开工都受到影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物价、房价等。

【数字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数字七】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

【数字八】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数字九】保障房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数字十】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五、政府报告中关于教育

  •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

——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贫困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

——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人数要在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

——发展学前教育。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六、结束语

2014年全国两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唯有怀着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吾道一以贯之”的决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奋力跑好第一程。让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为教育梦苏州篇章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