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
夏丽雯
今天去听了一年级的三节课。最大的感触就是三节课在朗读和朗读的评价上都很重视。尤其第二节课《小猴子下山》,教师教学朗读时,更是把朗读、听读、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了。按照以往的教学,一般朗读的流程是学生朗读,老师评价,这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可是在这节课中,老师把评价学生朗读的任务留给了学生,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同学读,还要说说同学读得好的地方,点评时可以是重读一个形容词(非常高兴),可以是根据词义把需要很大力气的动词(扛、掰等)重读,也可以说说他哪句读得好。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从朗读评价中知道了朗读时要做到有轻有重,有高有低,更能培养孩子的语感。朗读评价的改变,还课堂于学生,让他们成为朗读的小主人,孩子的听、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是一举两得呀!值得商榷的是:《荷叶圆圆》一课,分不清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没有读生字词,第二课时,老师重视了朗读,但对一些有特点的动词(立、展开翅膀,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蹲在荷叶上)没有讲解,比喻句更是一点也没提到。个人觉得这一课的亮点就是这些动词和比喻句。为什么青蛙用蹲,蜻蜓用立、展开,肯定是要让学生充分说、充分讨论、交流的,这是本课语言的魅力所在。其中比喻句中,荷叶是蜻蜓的停机坪,是学生最难理解的。蜻蜓像小飞机,荷叶又大又圆,大小刚好合适蜻蜓,荷叶有比较平,适合蜻蜓稳稳降落。还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对于走之偏旁的字,大家都从部件上进行了强调,个人觉得是否还可以借助辅助线来进行强调,里外要写得紧凑,还要注意里外的高度其实是一样的,如:连和还,走之的点和里面部件的第一笔起笔位置相同,进,走之与竖撇相同。老师把走之讲得特别详细,是不是还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里外部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