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12.27  浏览次数:5707

“即时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上海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课堂即时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课堂即时评的认识及其做法: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的效率也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氛围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实施课堂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情感与情感交流的场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淡化自己的心理优势,尽量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位差效应”,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其次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不能从教师的“霸权”转化为个别优等生的“霸权”,倡导生与生之间的平等。所以民主、平等的课堂应该有“四个有”:有疑问、有争议、有惊叹、更要有笑声,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基于这样课堂氛围下的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力、有分量,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新知后我出了2.24÷1.6一题让学生计算。抽两名学生板演,再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

生1:我先把2.24×100=224,再把1.6也×100=160,然后计算224÷160=1.4。

生2:我先把1.6×10=16,再把2.24也×10=224,然后计算22.4÷16=1.4。

老师并不急于给出评价是:“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3:两人的答案是正确的。

生4:答案是正确的,但是第一个同学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了100,而第二个同学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了10,比较简便。

生5:第一个同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

这时老师说:老师我也觉得第一个同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

生4:不对,第二个同学的比较简便。(声音明显提高)

生6:我觉得第一个同学的计算方法也蛮简便的。

生7:第二个同学的被除数和除数都只乘以了10,比较简便。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热烈起来,声音也逐渐高了起来。

老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说出了各自的理由。那到底哪一种方法简便呢?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有理(生笑)。我们要用事实来说话,请同学们比一比:下面的一组题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35.136÷0.36    61.8÷0.03    6.825÷0.91    1.44÷1.8

……

在这个过程中有争论,有不服,但是更多地体现出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生与生之间的平等。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时时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做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要学会“低下头”。

二、注重师生互动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要敢于和善于让学生发表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评价,因为小学生更在乎得到同伴的赞扬和肯定评价,所以从学生的角度作出的课堂评价,有时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体验到的成功感会更强。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等双向、多向沟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学习了“含义和方法”后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我们的教室,在你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愿意把它们请出来吗?请出来后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或者请同学、老师来解答。(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

生1: “认认真真学习”中“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8÷4=2。答:“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

师:你认为他说得怎样?

生2: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完整、又流利又清楚。

生3:我觉得他观察能力真棒,连字的笔画数都数得那么准确,说明他不仅语文学得好,而且数学也很棒。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让老师也能快速解答第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生4:我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其实只要这样想:9里有3个3,也就是9是3的3倍,用算式表示是9÷3=3。

师:谢谢!噢,听明白了,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非常佩服你们。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更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采用褒贬有度的评价用语。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GOOD!GOOD! VERY GOOD!”声音整齐而有节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情景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正确后,客气点的就说:“你说错了,请坐下”;严厉的则批评学生“你上课怎么听的?不动脑子,……”

要营造真正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的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掌握好褒贬的度。

1、表扬要真心诚意,不要廉价随意。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恰当的鼓励,因为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但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GOOD!GOOD! VERY  GOOD!”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赞赏也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使受到表扬的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同学的肯定是真诚的,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有更好的表现;

2、批评要春风化雨、不要“狂风暴雨”。

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成为“温柔杀手”。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批评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批评”的基础上。课堂评价中的批评应该是“绿色”的,要入情、入理、入心,不能简单粗暴。简单粗暴的批评只会使学生产生反射性的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一旦产生这种自我防卫,教师的批评再正确,也难以进入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批评前要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提出批评时一定要言之有理,具体哪里做错了、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办等等;批评结束时不忘加一些诸如“加把劲,相信你能赶上的!”之类鼓励性的话,使受到批评的学生,觉得老师是尊重我的、相信我的。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只有当我们时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才能把握好课堂评价中的表扬与批评的度,从而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

教师把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的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即时评价时机,我认为以下的做法值得提倡:

1、“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堂即时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应指出的是,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大声地呵斥,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地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2、“当机立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出了一道练习题:一个车间要加工468个零件。每小时加工52个,生产了8小时后,还剩多少个零件没有加工?学生很踊跃,连平时不太发言的一位同学也怯怯地举起手,这位老师让他回答。

XXX:468÷52……(没等说完,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你真笨,连这样的题都做错”。 XXX面红耳赤)

这位老师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平静地说:这道题他不是不会做,只是没有做完,我们应该听他把过程说完。其实老师很欣赏他与众不同的想法。(好多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能了解468÷52的含义吗?接着这位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了第二种的解法,学生们向XXX投去敬佩的眼神,XXX也露出了微笑。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这时适时的口头评价将拨开孩子思维的迷雾,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3、“静观其变”。

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教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同学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吴老师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2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生(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生(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我认为,吴老师采用“静观其变”教学策略比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当教师延迟评价从而延长了思考的时间后,使学生有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有了思考的真正自由,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勤于钻研的习惯。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我们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地遨游。

附主要参考书目:

1、《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课堂表扬语如何取得最佳表扬效果》    刘丽静著

3、《即时评价——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  鲁晓千

4、《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周卫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