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2.02.08  浏览次数:7520

  执教者:陆文红    执教年级:三年级(上)

【教学目标】
1.字词:会认5个生宇,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默“沙皇、聘请、千里迢迢、俄国、拜访、阅读、看守、玩耍、书籍、固定、随意、调节、居民、显微镜、微生物”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附:【聘请】请人担任职务。【沙皇】俄国和保加利亚旧时帝王的称号。【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微生物】生物的一大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很快。【拜访】敬辞,访问。【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带有喜欢的意思。
2.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内容理解:
(1)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以及他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善于思考和探索(“玩出名堂”的原因)。
(2)能复述文章内容。
4.句段: (1)弄清结构和概括自然段的意思。(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3)句式训练:他用显微镜观察,啊,不得了,(                )。
                        因为列文虎克(            ),所以他越玩越带劲。
因为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所以(              )。
【重点难点】
重点:弄清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难点:弄清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
【任务分析】
目标1:认读与默写属于文字符号的记忆;词语解释主要涉及具体概念学习。前者的学习条件是重复练习,后者是联系上下文,从例子中学习。
目标2:感情朗读兼具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性质。学习条件:(1)具备朗读技能;(2)理解课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3:属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学习条件是:(1)能读懂课文内容,对重点句、关键词有敏锐的感觉;(2)对微生物、显微镜等有初步的了解。
目标4:属于句子图式的学习,达到运用的水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 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了解常识。
2、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3、 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4、 部分词语的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习了字词,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知道了吧——列文虎克玩什么?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列文虎克玩镜片。他磨镜片,做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玩出了大名堂。)
点评: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用这样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概括有时候也很管用的。
2.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玩出了名堂》,看一看三百多年前的列文虎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玩什么”?
1.师:过渡语: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列文虎克怎么玩的?
出示句段: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kān]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mó]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师:请一位同学读这一自然段。
扣住“相当清闲”:师:列文虎克是看门的。这个工作相当清闲。清闲的时候人们可以做些什么?(清闲的工作,可以打打瞌睡,聊聊天,发发呆,听听广播看看报纸。)
师:清闲的时候人可以非常惬意、非常舒服。【相当清闲变红。】但列文虎克在干什么?(他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在玩什么?一起说,玩镜片。板书:玩镜片
※抓(厚—薄):这一段中有一组反义词,找到没有?(厚—薄变红) 他把一块厚厚的玻璃的四周磨呀磨呀,磨成薄薄的镜片,你脑海出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1 列文虎克在不断地磨镜片,白头磨、晚上磨、今天磨、明天默、天热磨、这样的大冬天很冷他也磨、今年磨明年磨、磨了很多年;手也酸了,人也累了;不小心划破了手;镜片碎了,破了;手上都磨出水泡了,他还在磨。晚上家人都睡觉了,他还在磨。这个工作很枯燥乏味,费时费力) 列文虎克如此勤奋努力、不知疲倦,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孜孜不倦。
出示词卡:孜孜不倦  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意思。齐读!
3.师:是啊,看门这么清闲舒服,磨镜片这么辛苦单调,他为什么一点也不怕辛苦不怕累、孜孜不倦呢?
(生回答必须有三层:因为喜欢玩放大镜;磨好镜片后可以看细微的东西和阅读,所以有动力;他很好奇,有旺盛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也有辛苦累的时候,镜片磨破了打碎了感觉烦、失落的时候,但是他都克服了,因为喜欢)
出示: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这一句放在第三自然段的前面。“喜欢”是红色的。】
4.师总结:是啊,我们看到了有兴趣、有好奇心、有求知欲的列文虎克,所以单调的磨玻璃的沙沙声,在列文虎克听来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别人觉得很累很枯燥的事情,他却做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因为——
齐读: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这喜欢背后是因为他有好奇心啊! 板书 喜欢
三、重点理解第四自然段
1. 过渡:所以他看门的时候玩,下班了玩,吃完了饭玩,他的脑子里只有他的“镜片”。
2.你看(出示)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了。齐读,这个“又”你读出了什么?(他一直在玩,不知疲倦地玩。这是一句什么句?知道吗?从这个又,还可以知道第三自然段是写 玩, 这第四自然段也是 写—— 出示)这是一句过渡句。
3.他(一直玩,经常玩)怎么玩的呢?【第一步:教学句子之间的关系】
出示句段: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自己轻声读。一共有几句句子?每句句子写了什么?
(2)师:请8位同学每人读一句。每一句都非常重要,想想这些句子写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出示: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1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2
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3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4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5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6
那是一个“小人国”。7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8
(3)第一句很重要,刚刚说了是过渡句。第二句也非常重要,为什么?
生:第二句是写了列文虎克的想法。有了想法就要去试了。
(4)师:出示:比较两句句子,理解“突然”
他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师:两句句子比较一下,为什么要强调“突然”?
学生:是突然就有的。师:说明他一直在玩,边玩边思考,然后有了灵感了。
预设  学生答不出来的,老师要引导,这个玩法以前有吗?这种想法他自己以前有过吗?别人有过吗?他是“突发奇想”。板书:新想法。
(5)师:按新想法玩玩吧,哪几句写他接下来的玩的?问学生:你读的第三句是吗?第四句呢?第五句呢?自己轻声读一读,怎么玩?
出示: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3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4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5
师:指名读句子。
师:点红:一试   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师引导:兔子的腿上都是毛,没有想到蚊子的腿上竟然也长满了毛!(出蚊子腿图片)
指导:此时此刻,列文虎克是怎样的心情?(又惊又喜)读出又惊又喜。
师:是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兴奋的发现啊,一起读好这一句:他一试,啊,不得了……一定是要读到位的。
(6)列文虎克很好奇,蚊子的腿是这样,那么蚊子的长嘴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 ppt上的一张图。【蚊子嘴巴的图片】看上去像什么?
师引导:啊,不得了,蚊子的嘴像毛茸茸的长刷子。【蜜蜂的触角】看上去像长长的扫把!
【预设】当学生说的时候没有感情的时候,要引导她带着惊讶兴奋说好这一句。2-3位足矣。
师:列文虎克(引出)——越玩越起劲了,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7)教学“随意”“调节”:什么是随意?任意。(老师做动作)上下前后左右这是调节,随意调节呢?(不受限制,上下前后左右移动)
师:这是一种 (板书)  新玩法。
(8)我们再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为什么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呢?
【出示】因为列文虎克(    ),所以他越玩越带劲。
(因为列文虎克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后看到了奇妙的景象,所以他越玩越带劲;
因为他有了新玩法,所以越玩越带劲;
因为列文虎克更好奇了,想看其他东西,所以越玩越带劲;
因为列文虎克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景象,所以越玩越带劲)
(9)因为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所以——?谁用因为……所以再来说一说?
(因为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所以有了新想法;做成了简单的显微镜)
因为列文虎克(                           ),所以他越玩越带劲。
【出示】因为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所以他(                )
(10)所以他借助显微镜,有了 新发现,板书。哪几句写他最后的发现的?第6、7、8句。指名学生读这一段。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是否该把划线部分去掉?】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1)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显微镜下的那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播放视频。水和牙齿里的小东西。
看图片4-5张:再来看看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东西: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头发\餐巾纸的纤维\厕纸、棉签 、剃须刀、灰尘、狗狗身上的跳蚤)
边出示图,老师旁白: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又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师:这些熟悉而又无比陌生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却看不到。想想300多年前得列文虎克,该有多么兴奋、激动,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看不到的世界,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再来读读这两句。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2)解决“小人国”“居民”引号的含义。师:现在你知道“居民”是谁吗?“小人国”呢?
(小人国是微生物世界,居民是微生物,)这两个词语为什么加引号呢?
(不加引号,就变成真的小人国了,这里指的是微生物世界。用“小人国”“居民”来形容微生物世界,说明这些生物虽然微小,但也是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是这个大大的世界里的小小的一部分。学生能说就说。不强求。)
(13)引导复述。这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列文虎克这个普通的看门人,从新想法—新玩法——新发现,真的很了不起,作者条理非常清楚地写了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出示句段:注意这些变红的字,都是动词。因为他有了想法,就去尝试,所以越玩越带劲,发明了显微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他可以看到更细微的东西,看得更清楚,所以发现了平时看不到的世界。谁能学着老师,抓住这些动词,把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清楚。自己先练说。
评价预设:很有条理,层次清楚。  用上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这是复述的好办法。
(14)小结:抓住文中的动词把做的事情一步步讲清楚,这是复述的好办法。
(15)是啊,列文虎克就是这样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
三、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1)伟大在哪里呢?齐读: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变红的词语为 最早 全新的世界  聘请  连……也  拜访  千里迢迢   欣赏】
(2)列文虎克大名堂“大”在哪里?(最早  全新的世界)是啊,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从宏观进入了微观。
(3)他的发现实在是太伟大了,轰动全世界了,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聘请   连……也   千里迢迢  拜访  欣赏)
(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要知道列文虎克这个荷兰的看门人,连当时通用的拉丁文都不认识。)简单介绍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其成员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人才。】
b. 什么是拜访?(到别人家做客, 拜访比看望更正式,一般被拜访的人德高望重)
皇帝、女皇要见别人一般用“召见、接见”,为什么用拜访呢?
(拜访是敬辞,因为列文虎克的发现太伟大了,连重要人物都很尊重他,连不做科学研究的女王和沙皇都很感兴趣啊。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列文虎克这次的发现太伟大了。)
(3)玩具,居民为什么也加引号呢?(是列文虎克的玩具,但其实是显微镜,不是真正的玩具。因为列文虎克一开始就是玩放大镜,所以用“玩具”,和题目的“玩”也对应起来了。欣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4)列文虎克的重要发现究竟意义何在呢?看大屏幕资料。(微生物的作用)
(5)现在大家该知道了吧,名堂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成就,结果)
(6)列文虎克的玩,玩出了大名堂,他的玩和我们平时的玩有什么不同?一边说一边完善板书:兴趣  思考  探索 —— 伟大的发现
关键还要  坚持  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啊!
【(7)其实在科学史上很多发现都是玩耍中产生的,有同学知道吗?师简单补充:如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等,时间多作为备用,还要再准备些例子】
四、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简单复述——详细复述)
1. 如果在你玩得时候有人对你说:又在玩,又在玩,再玩就耽误了学习。你会怎么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2.你能否用列文虎克的事例说服你的父母? 回家后可以把第四自然段复述给你父母听,采用抓动词的方式。也把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尝试复述,先说什么大名堂,然后从二个方面来讲:皇家学会怎么样?俄国沙皇、英国女王怎么样?
(有顺序,先是玩镜片——新想法——新玩法——新发现——玩出了名堂)

3 小结板书:玩的时候,善于思考,尝试,善于探索,愿大家也能玩出大名堂。


师: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总结:是的,虽然列文虎克从小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16岁就离开学校开始到杂货店当学徒,但是他很好学,很好奇,渴望制造出一种能放大的魔镜,来观察自然界的许多小东西。所以辛苦劳累的磨镜片他也能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啊!

五、小结本课内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文虎克正是因为喜欢,因为感兴趣、凭着好奇心开始了伟大的科学探索。我们下堂课继续学习。

 


板书:

25   玩出了名堂
玩什么                      怎么玩                     玩出了什么名堂
                         新想法  思考
  喜欢                     新玩法  尝试                   “大”
                   新发现  探索                    
坚持   孜孜不倦

附教材:
25 玩出了名堂
阅读提示
“玩出了名堂”,多有趣的题目。快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的是谁,他怎样的玩,玩出了哪些名堂?再想一想他为什么就能玩出名堂呢?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hé)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kān]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mó]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huánɡ)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pìn)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é)国沙皇也千里迢(tiáo)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读读写写
皇 聘 迢 俄 拜
阅读 看守 玩耍 书籍 固定
随意 调节 居民 聘请 拜访
显微镜 微生物 千里迢迢
  讨  论
真想不到玩也能玩出名堂。你平时一定会玩许多小玩意,在玩耍中你感到了许多快乐,快说给大家听听吧。
  练  习
1  熟练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2  默读课文,找找描写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句子,再说说他为什么会玩出名堂?
3  我们在平常日子里都爱玩,在玩耍中会有许多快乐和收获。拿起笔来把这些欢乐或收获写出来,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