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焦虑、多动……听心理副校长讲座,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3.08.20  浏览次数:513
关注心理  关注健康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讲座/

        7月6日下午,学校心理副校长朱峰主任来校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讲座。朱主任带来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让老师们获益匪浅。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朱主任举个例子说,孩子明天要考试了,他今天很焦虑,晚上失眠了,这种心理状态肯定不健康。当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继续发展,如果不去干预它,就有可能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最后有可能形成焦虑症、抑郁症,出现厌学、自残、自杀。不要把这一类的精神障碍当成普通的心理问题,仅仅是去给他做疏导,去安慰他,多关心他,多陪伴他,这是不够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朱主任举例说:一个孩子坐在课堂上,45分钟看起来好像在听老师讲课,实际上他的思想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有的孩子几天来显得默默寡言,作业交不出,跟同学的交往也减少,看似在学习,但实则无效果。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出现问题了。

常见儿童心理建康问题分类

        对于常见儿童心理建康问题,朱老师分了4大类: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品行问题和个性问题。

        朱主任说,这其中情绪问题,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行为问题,自杀、自残,还有的孩子有攻击、冲动行为;品行方面有偷窃、滋事;还有就是个性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10年规划,希望咱们中国的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到2030年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① 确保儿童每天接受户外自然光不少于一个小时;
② 每天一个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③ 保证睡眠时间。

        说到自然光照这个问题,朱主任说,现在已经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每天的阳光沐浴能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当自然光线强度达到5000勒克斯以上,对抑郁情绪有改善作用。大家知道在地球北部有一个国家叫冰岛,这个国家常年不见阳光,他们抑郁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我们的孩子每天应该接受自然光5000勒克斯以上单位照射一个小时,这个是必须要有的。


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模式



        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模式是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其中,生物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容易焦虑?其实和他大脑的生物源性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个有焦虑症,抑郁症的孩子,他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容易焦虑的父母,甚至有时候父母比孩子病得还重。其次是环境因素,但环境因素仅仅只是一个触发因素。


青少年常见问题
——抑郁症、多动症


        朱主任重点讲解了抑郁症与多动症这两个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最常见的问题。

01
抑郁症


        朱主任说,抑郁与抑郁情绪是两个概念。比如,孩子今天考试没考好,很难过,但是两天以后就走出来了,为什么能走出来?因为他压根就不是抑郁症,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抑郁情绪。

        1. 如何更早地发现抑郁症


        朱老师说,抑郁症的症状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早期症状,早期症状作对于专业人来讲是一下就能发现的,但是往往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第二部分就是核心症状群。第三部分就是心理症状群。
心理症状群是第三种,有两个三,第一个三就是“三无”:无助、无望、无价值感。孩子对未来看不到一点希望,他觉得自己时常是孤立无援的,所有的人都帮不了他。
这种孩子往往有了抑郁症以后,他不会告诉自己的父母,不会告诉自己老师,因为他觉得你们都帮不了他,他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甚至可能会产生自责自罪自杀,这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

    2. 焦虑的临床症状


        为什么焦虑和抑郁往往会成为双胞胎?有抑郁的孩子几乎都有焦虑,但有焦虑不一定都有抑郁。如果这个孩子经常跟老师反映,老师,明天要考试了,我很紧张;老师,这个作业我做不出来,我好担心。这时,老师就要引起重视。第二是孩子出现学习效率下降,他是想好好学习的,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个就要当心,可能是焦虑。再有就是坐立不安,手足无措,一跟老师单独谈话就表现得很紧张,手心额头冒汗。另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症状群叫躯体症状群,会表现出胃痛,消化道的症状,还会表现出泌尿道的症状,尿频尿急,反复地上厕所。


02
多动症


        1. 多动症概念理解
        多动障碍也称为多动症。多动症的全称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家很多时候一提到多动症,都会想这个孩子不多动,他就一定不是多动症。比如说班级里面有个女生上课的时候,她是最乖的一个,坐在那里简直是一动不动稳如泰山,结果老师讲了什么,她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我们说多动症,实际上它最核心的症状是注意力缺陷。

        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障碍,这预示着什么?预示着一个多动症的孩子,他的很多的问题是他无法自控的。所以你不要再说,你就不能专心一点吗?你就不能效率快一点吗?他做不到的,他的神经发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落后于同龄人。它的核心症状会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第二多动,第三冲动。

        2. 多动症的临床分类

        ADHD包含了三种常见的类型,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注意缺陷型,因为这种孩子不怎么多动,往往被容易忽略。不要以为多动症就是儿童的疾病,多动症有70%如果不早期干预的话,它会持续到成人。在业内每一个疾病都会有一个诊断手册,就是诊疗指南,就像老师的教学大纲一样。我们中国的ADHD儿童的诊疗指南,第一版的时候叫儿童ADHD诊疗指南,到2015年出第二版的时候,把儿童两个字换成了中国,叫中国ADHD诊疗指南。这两个字的改变恰恰说明了ADHD已经不再把它当成是儿童期要关注的问题,还要关注它的成长。




听后感想

        01
        雷进悦老师:
        听了朱峰医生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朱医生的讲座让我更全面的认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知道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便于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更好地关注、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学生的事情无小事,其实许多严重的大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小事酝酿出来的,所以,早重视、早发现、早解决就显得更加重要。
        朱医生就青少年最常见的两种问题“抑郁症”和“多动症”进行了着重介绍,从中我也收获了很多:首先,是关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正确认识,每个人都会有抑郁的情绪,这属于正常的,只有当负面的情绪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它才有可能会形成疾病。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去寻找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避免一直看到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进而导致情绪叠加。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负面情绪中的积极面,做好正向引导。其次,是关于对“多动症”的认识,以前我们经常会片面地认为“多动症”就是行为上的多动,其实它的全称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会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第二多动,第三冲动,而注意缺陷型的孩子往往被人们忽略,如果不加干预,发展下去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终身。朱医生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多动症人群的各种表现,结合具体的实例,让我们更好地关注到有这类行为的学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朱医生也特别指出《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三个要点:① 确保儿童每天接受户外自然光不少于一个小时;② 每天一个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③ 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02
        陆澹丹老师:
        很荣幸这次参加了朱峰老师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对我个人而言,收获是丰富且充实的。心理问题的种类颇多,朱峰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述了抑郁症、焦虑症和多动症的情况。
        讲座中朱峰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目前全国抑郁症的情况、心理问题的病因、早期的症状、临床症状等,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来自医院统计的数据,这些数据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惊。通过朱峰老师的讲座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心理问题不仅对孩子现在的生活有所影响,还会危害到孩子将来的生活,可以说这是一个影响孩子终生的疾病。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清晰地了解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疾病是肉体摧残,而心理问题是精神摧残。朱峰老师向我们讲解到这群孩子会有“三无”症状:无助、无望、无价值感,还会有“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这让我充分了解到心理问题会彻底摧毁人的精神世界。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我们平时不能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业情况“,还要关注“心理健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03
        储雨成老师: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所有的这些烦恼,却实实在在是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家庭因素影响、学习压力过大、锻炼机会过少都容易造成抑郁。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做好危机预防的"守门人",保持高度敏感性,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做好心理疏导,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04
        王芝芸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朱峰医生有关学生心理的讲座。首先从数据上了解到现阶段儿童存在心理或者神经类疾病的比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每天都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孩子是行为习惯上的不足,而有的可能是疾病导致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程度,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格的培养,以育人为首要目标。因此,如何去甄别孩子们是否心理健康,是我们急需了解的内容。朱峰医生的讲座很好地帮我们解答了疑惑,也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儿童抑郁症、注意力缺陷障碍等常见疾病的特征,同时也很期待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05
        项佳老师: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要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要精神、心理健康。朱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讲了孩子们面对的一些生理或心理问题。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对自己所接触的孩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解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的、独特的,心灵是多么需要呵护,朱老师提到了很多认识情绪和调整情绪的方法,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希望。在专业知识的引领下,我更有可能给处于或即将处于困境的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十分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06
        冯欣老师:
        朱医生的讲座让我对近些年来的学生心理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他提到的关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也令我缓解了不少焦虑。之前有一定的认知盲区,担心消极情绪是不是就是抑郁情绪?这些是否是抑郁症的前兆?经过朱医生的科普,我对消极情绪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这个时候产生消极情绪是很正常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总结了一下,教师要做的就是从以下几点给学生给予建议和帮助:1.教会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接受挫折或者困难的普遍性;2.教会学生接受可能因为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3.帮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步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把问题解决,从而缓解原本的情绪问题。儿童心理问题近些年来话题度居高不下,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的实施者(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具备学科方面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不断学习与学生心理方面相关的知识,有了理论依据,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绪、心理问题,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