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活动
COLORFUL ACTIVITIES
和实小娃一起寻春采茶,体验一场非遗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4.04.17  浏览次数:480

        知茶礼,学茶艺,传承非遗文化。今天,让我们跟随三(3)中队与一年级向日葵小队来一场采茶之旅吧。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苏州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朝时期,太湖上的东山与西山便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茶叶产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清朝时期被康熙皇帝看中,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而赐名为“碧螺春”。


640.png


上春山,采春茶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舒展身心的好时节。

        三(3)中队的小队员们出发来到了太湖西山的天王坞,这里是个小水库,被称为小九寨,这里有自然天成的山水小景。青山环绕,绿水碧波,滋养着这里的一寸一木。

        穿上装备,来到茶山,化身小茶农,体验采茶,识别好茶。跟着带队老师在“一叶一芯”或者“两叶一芯”的标准下寻寻觅觅。小队员们细心采撷,不仅是次新的体验,更是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好机会。


640.jpg



观看炒茶制茶


        对于碧螺春而言,制茶技艺尤为重要!古法制茶也在一代一代中传承下来。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杀青、炒揉、搓团、烘干,这些工序要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个不同的温度,全靠炒茶师傅的那双手感知,小队员们围绕在铁锅边观茶色闻茶香体验茶文化。


640 (1).png


春日之约 舌尖上的非遗 青团制作


        “碧玉团圆满屉香,素舂柔艾捣砧忙。”

        在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后,仲春和暮春之交。人们会制作青团,它象征着团圆,希望和生命。制作这种美食,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小队员们跟着师傅亲手揉搓,包馅,定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乐趣且富有深意。每一只小小的青团背后,也是对民俗文化薪火相传的坚守。

        品尝一口自己制作的青团,糯韧绵软,甘甜细腻。青团散发的淡淡艾草香,也让小队员们感受那份独属于江南的细腻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



天王坞水库边体验中国传统游戏


        古韵投壶,悠悠山水旁共享投壶之趣。

        投壶起源于中国古代,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礼仪意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能够让人体会到古人智慧和技艺的活动。

投壶需要凝心聚神,不偏不倚,这象征了文人“中正”的理想典范。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小队员们跃跃欲试,不断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挑战。


640 (15).jpg



春天里,一起采茶吧

知茶礼,学茶艺,传承非遗文化

一年级“向日葵”小队活动


        清明时节,由苏州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的刘禹希与李翷琋同学,3班的程岩同学,4班的张梓晨和赵奕豪同学,5班的邹忆同学,6班的于泽政同学,8班的石怡然与杨撄宁同学,10班的夏扶摇同学共十名小朋友组成的向日葵小队组织了一次校外拓展研学之旅,学习了解苏州名茶碧螺春相关的知识、采茶的技法、体验手工制茶以及相关非遗文化。


640 (19).jpg


知茶史


        小朋友们首先来到了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队参观,偶尔轻声讨论着,认真聆听志愿者的专业讲解。馆里安静而祥和,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小朋友们步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传承。

        在这里,小朋友们非常认真地学习了碧螺春的历史(名字来源、文化)、碧螺春的采摘、制作过程,准备等会要去茶林里“大干一场”。



识茶树


        小朋友们一来到碧螺春茶林,显得有些兴奋、激动和好奇。大家自发组队观察了碧螺春树的特点,并且提出了很多小问题,比如为什么不把树种得密集些?为什么要阶梯状排列种植茶树?为什么老叶片不能制作茶叶?为什么茶树比较矮小?碧螺春会开花吗?茶农志愿者为他们逐一讲解、答疑解惑。


640 (4).png


采茶叶


        经过志愿者的讲解,小朋友了解到,碧螺春的采摘是很有讲究的:一是要采得嫩,二是要拣得净,标准是一芽一叶。采摘过程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一定的体力,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确实是个小挑战。但是,小队员们拒绝了家长的帮助,全程坚持自己采摘。他们兜着小竹筐,拨开一棵棵茶树,努力地掐下一个个茶芽。虽然动作稍显生疏,但是挑拣得格外仔细。看着自己的小竹筐渐渐满起来,他们感受到了劳动收获的喜悦。



制茶叶


        小朋友们首先把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摊晾,然后,用竹匾筛掉茶叶中的“边角料”。别看他们个子小,抖起竹匾来可是有模有样。

        接着,小队员们围成一圈,坐在竹匾边缘,大家开始拣茶工序。这一步,大家需要仔细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一芽一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美感。

        碧螺春需要传统手工炒制,茶农奶奶说:“炒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大家听着像绕口令一样的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茶农伯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一气呵成的工序,小朋友们流露出了钦佩的眼神。大家不禁感慨,碧螺春的采摘、制作真的不容易了!没想到采摘了一箩筐茶芽只能制作一小碗茶叶。



品茶汤


        在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后,终于到了小朋友最期待的品茶环节。他们仔细观察制好的茶叶:原来炒干的茶叶弯弯的,像个螺丝一样,怪不得名字里有个“螺”字。倒入水后,大家发现茶叶逐渐舒展开来了,先是漂浮在水面上,然后一片一片慢慢沉入了杯底。太神奇了!

        小队员们把泡好的第一杯茶递给了爸爸、妈妈,感谢他们今天的辛苦陪伴。然后每个小朋友们拿了小杯子,开始品尝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碧螺春。茶汤香气很浓,喝进去先略微有点涩,然后点甘甜的感觉。

        喝完茶后,大家坐在户外听志愿者讲述绿茶的相关知识,学习茶树的生长过程、喝茶的好处及注意事项等。大家了解到茶叶里虽然有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益身体,但是里面的茶碱容易让人失眠,鞣酸易影响消化吸收,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该适量饮茶,不宜过多。



        这次的苏实“小茶人”研学之行,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茶文化知识,增加了动手实践能力,还让他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实景课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孩子们不禁感慨,这样的学习太有意思了!生活在苏州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物产丰饶富足的城市,真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