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创造力”,获取积极心理品质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33

        积极心理品质,是人性中熠熠生辉的宝石,它们以感恩、宽容、友善、创造力等形态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为我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这一积极心理品质,“少年纽扣课堂”研讨活动以“校家社协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为依托,精心策划并展示了六堂充满创意与智慧的“创造力”序列心理课。



崔逸静老师:《探索营》


        一年级崔逸静老师的《探索营》是一节激发学生探索欲,开发创造力潜能的心理课。这一课如同一场充满趣味的冒险之旅,孩子们在寻找不同与规律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与思考,更在拼拼乐中体验到了尝试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储雨成老师:《扭扭棒的畅想》


        二年级储雨成老师的《扭扭棒的畅想》则让孩子们在猜图形联想、接龙联想和组合图形联想等活动中自由联想与创意组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思维的边界,用一根根扭扭棒编织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顾婷老师:《思维万花筒》


        三年级顾婷老师的《思维万花筒》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领略了定势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魅力,学会了用发散性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感悟,体会到了发散思维的乐趣和神奇。



陈晓老师:《思维的魔力—逆向思维》


        四年级陈晓老师的《思维的魔力——逆向思维》则以孩子们熟悉的绿野村拍集体照为引子,引出本课主题——逆向思维,通过小棒游戏、校园案例等学习结果倒推法、方位逆向法、缺点逆转法,引导孩子们学会转换视角,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为美化校园贡献创意,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力。



吴嘉琳老师:《拥抱我的创意》


        五年级吴嘉琳老师的《拥抱我的创意》让孩子们化身为小小设计师,通过观察身边的小物件,发现改进之处,并运用设计思维五步法(EDIPT模型)进行创意设计与实现。孩子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感受到创意改变生活的魅力,锻炼了思维能力。



陈郦琦老师:《做一名智慧的小小思辨家》


        六年级陈郦琦老师的《做一名智慧的小小思辨家》则让孩子们通过对一组不同话语表达的辨析学会辨别事实与观点,在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学会用OREO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课后,周稚玮、王婧、顾婷、陈芳、王晓丽、陈郦琦等几位老师作为思政学研共同体成员及此次创造力序列课磨课团队成员,分享了磨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对课程进行了深入地说课与评课,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

        戴丹书记与孟丽群副校长作为思政学研共同体的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指导。

        孟校长评价六位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课堂具有专业性、互动性、趣味性和生成性,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指向指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葛书记肯定了老师们的专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课程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希望课程的开展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推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去,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的深度。


640 (16).jpg


640 (17).jpg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为学生播撒了创造的种子,更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桥梁。在磨课与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深化了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解,提升了教学设计的能力。同时,本次活动也为“校家社协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


创造之光

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绽放

研究之路

也将在教师们的脚下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