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藩:我的三点体会
发布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5084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教育行政工作的人,在今天的研讨会上说三点:

      温总理说过,教育家办教育,这个教育家从哪里来?主要是从教育实践中来。那些大教育家,形成一定影响的教育家,多半是从小学里来的。杜威、康有为、蔡元培、陶行知,都是小学教师出身。今天我们研究一个小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徐天中用自己毕生的努力,终于在苏州市实验小学修成正果。大学里也有不少教育理论家,真正的教育家,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个教育家究竟是怎么成长的?肯定是通过实践、思考、创新,再实践再思考再创新,不断往复的一个过程。徐校长是个很善于思考的人。每做一件事,他都思考,而且每思考一件事,都会有创意。而且他是排除一切阻力,想了就干的人。在200亩地上建个实践基地,真是不容易的事。这个集团的形成也不是个容易的事,特别是走出国门,更不容易。不少人都会想,但是他做成了。更重要的是,做了还不放,坚持。特别是小学教育,它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我不习惯说小学教育是大学校,我宁愿叫小学教育是真教育。这些内容的绝大部分是小学教育应该有的。陶行知说要办真教育,今天我们办一个学校就是要办真教育,不要太花哨,这是小学教育的一个回归。他在创业的过程中,坚持,就做成了,大家就认同了。

      怎么来发挥已经成名的教育家的作用?一个名校长的成长不容易,在日本,没有50岁当不了校长。泰兴有个中学校长,他退休前,我就和他们的领导讲,他不能退休,让他继续干,他是品牌。结果这个校长做到了六十五岁,退休后,被河南一个学校请去了,结果把一个学校办成了一个有影响的学校。现在人家也在推广他的经验。出这样一个校长不容易,怎么发挥这样一个校长的作用?政策上是不是能够做些研究?对他们的成果能不能也做些研究,推广给大家。就像ISO在学校里能不能搞,一开始大学教授也有想法,结果徐校长搞成了,教育学会还专门为这个ISO搞了个专题。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教育家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果在这些方面有了共识,会成为这个研讨会最重要的一个结果。

(周德藩:原江苏教委副主任、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