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题踏踏实实地推进,学校方方面面也产生了质的变化。体现在学生方面,教育教学成果精彩纷呈。
就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科课程,增加了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并排进课表,这在当时是突破常规的。其中活动课程品种繁多,有社团活动、沙龙兴趣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这些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可圈可点的表现形式,有升旗手、小黄帽、单项奖评选、“七会”活动……
学生“七会”活动
很多家长都难以忘怀苏州市实验小学的“七会”活动,到今天,学校的“七会”活动进行了快20年。这“七会”是“会写一手好字”、“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一些简单的英语会话”、“会操作电脑”、“会游泳”、“会演奏一种乐器”、“会做简单家务”。学校要求孩子们在毕业之前,都要达到这“七会”。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七会”很简单,但对于十八年前还在苏州市实验小学读小学的孩子来说,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孩子在学校的“七会”要求下,真正拥有了一项特长,并溶进了自己的生命。很多家长反映,他们在心情高兴不高兴,或者茶余饭后,总要用钢琴或者别的乐器,演奏几曲,愉悦身心。还有的孩子老早就学会了游泳,从而热爱上了体育锻炼,这是一项有益于一生的爱好。就是在教育改革花样翻新的今天,学校“七会”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有很多小学校热心地打听学校“七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够模仿并借鉴。其实,学校每一项实践成果都毫无保留地写进了《小学质量管理体系建构与应用》(学校出版物,全国发行,属学校畅销书籍),该书现已成为众多校长办公桌上的必备之物。
奖评制度革新
整个课改期间,学校的奖评制度革新力度很大,创意层出不穷。比如学校设立了以各种“星星”为名的单项奖评选,有“文学之星”、“科技之星”、“英语之星”……很多已上初、高中的孩子在回忆小学生活时,说自己被评上“英语之星”、“文学之星”后,就特别喜欢这些科目,奖牌至今还挂在房间里。
学校还大胆改革“三好生”评选制度。以前“三好生”评选有名额限制,现在是达到条件都能上。先自评,然后任课老师确认,最后班级举手表决。有一年,仅一个班就有30个“三好生”。虽说评选条件变化了,但评选是很严格的。有位家长曾透露,自己有个朋友是市领导,他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体育没达标,评不到“三好生”,这种情况,任何人都帮不了他。这位家长还说,自己有好几位领导朋友的孩子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也没有评到“三好生”。
社会反响热烈
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有人会问,考试的压力大吗?我没有这个压力,因为我认为我们的基本策略不会降低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不怕考试,实践证明我们学生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宽,思维越来越上去。民办初中招生测试我们是绝对第一,学习负担轻等我们绝对领先,家长公认、社会公认苏州实小是真正搞素质教育的。家长既要学生考上好学校,又要学得不太苦,还要学到很多其他东西。我们理解家长的需要,教育也是市场,我们提供的是服务,家长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学校的需要,应该想办法用策略使学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这才是有水平的学校。我认为好学校的评价标准不是政府给你几个评价标准,达到了就是好学校,也不是说家长说你好就是好,关键是学生到底学到什么,是不是符合社会培养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是我始终坚持的办学方向。
在“九五”课题后期,很多初、高中学校对实小毕业生的反馈情况非常好,这极大地鼓舞了学校的改革士气。比如立达学校、苏州高中的老师就纷纷反映,从市实小过来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而且为人豁达大度,能为集体考虑。更有家长反映,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市实小的孩子在说话时,更多地表现出思维的宽广性和深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