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现场把脉“三年规划”与“微课题”
发布时间:2015.02.04  浏览次数:4640

专家现场把脉“三年规划”与“微课题”
——“学术型教师培养工程”系列报道二

去年11月27日,学校首次启动“学术型教师培养工程”项目。时隔一月,今年2月1日、2日,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师大教育学部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博士,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志勇博士再次来到学校,现场把脉23位培训学员“三年规划”与“微课题”定位与实施情况。就“三年规划”,大家围绕“十个一”,即“明确一个结果(三年),做好一个规划(三年),固定一个时间(每月),研磨一节示范课(每年),做一场论坛或报告(每年),写一份反思(每天或每周),开展一个微研究(每年),写一篇教育论文(每年),提交一份读书笔记(每学期),完成一本教育专著(教育随笔、教育小传)”,详细汇报了已经开始的工作与遇到的问题,陈院长针对每位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现场答疑,同时给出了有价值的指导意见。指导过后,陈院长还给大家做了一场题为《怎样上好一堂培训课》的讲座。讲座中一些精彩语录“主动性有了结果肯定会好”“过程完善了结果不会差”‘培训是催化剂,培训是助推器,培训是唤醒剂”……还有很多生动详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诸多大道理,让学员听来醍醐灌顶,受益良多。
培训第二天,就“微课题”,大家围绕“话题的来源,为什么感兴趣,这个课题(话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什么影响,研究过程中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这四方面具体陈述。过程中,朱志勇教授逐一解惑,指明方向。最后,朱教授在学员们中间开展了“师与生的关系”体验式培训讲座。培训以回答三个问题“学生观”“教师观”与“师生关系”为导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参与形式,训练大家的一级二级概念提炼能力,提升研究与科研意识水平。整场培训始终体现了朱教授一以贯之的理念“我们都是能动者,都有很强的坚实的实践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基础;我们在这是进行对话、交流、碰撞、建构生成的;我们在这是参与者、合作者、贡献者、建构者;我们每个人的观点、思想、经验都有价值和意义。”两天培训,学员们再次廓清了眼前的迷雾,看清了方向,满得充足的精神食粮,更加坚定了迈向“学术型教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