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window for foreign teachers
波特兰工作2013年7月月志——徐雯霞
发布时间:2013.09.13  浏览次数:5300

 

波特兰工作2013年7月月志

徐雯霞

时间过的真快,到美国已经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我不仅适应了美国的气候、时差、生活方式,还要尽快适应这边的工作。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在这边的第一个月的感受,那毫无疑问一定是“充实”二字。特别是刚来的2个星期,我几乎每天都在接受着学习着新的东西。完全不相同的环境和教学方法,使我既觉新鲜又觉得颇有压力。

记得刚来的第一周,郦娜每天都在带着我们熟悉这边的生活方式。如何坐车、在办公室要注意什么,在家里要注意什么,去哪买你需要的东西,这些真的都是一点一滴学起来的。在一个全然英语系统的环境中,起先你一定会觉得孤独和寂寞。虽然,我的英语在国内还算不错,但是真正用于生活还是觉得有些困难的。美国人的很多读音、连音、口语化、地方化的表达方式,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英语有很多的差别。另外,他们的习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方式等等都与国内不同,我想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适应。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华人,我的学生有很多也是华人家庭的孩子,我们时常会交流,慢慢的淡化这种陌生的感觉。到现在,我在这边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正轨,这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正变得越来越熟悉和亲切。

第一周除了熟悉环境,更多的是要接手这边的工作。于是,白天我在市中心的教学点听厉娜上课,了解summer camp的整个运作流程和教学注意点,晚上我们还有蔡校长、朱艺哲会一起开会,分配教学任务,熟悉教材、备课等等。我和朱艺哲要在厉娜走之前完整的接手这边的工作。到了第二周,我就开始尝试独立上课了。七月的第二周是波特兰summer camp的第四期,我们整个暑假共有10期summer camp,每一期是一周,每周的主题和每天的内容都不一样,有学习中文的课程也有很多其他活动,包括写书法、画国画、做手工、外出活动等。第四期的summer camp人比较多,有十几个孩子,而我又是第一次在这边上课,可以说压力非常的大。虽然所有的文本我们在上一周已全部准备好、设计好,但是第一天上下来明显感觉与这边的学生不相适应。于是,第一天回家后我就连夜改文本,重新设计重新安排,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每天上完课厉娜会给我提一些意见,我也会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不断调整自己。这一周我的确觉得很累,但同时我觉得我的能力在这一周也提升的很快。看来人的潜力是需要激发的,从后面几期summer camp我的表现来看,第四期的确使我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

写这篇月志的时候summer camp已经是第六期结束了,我与美国孩子接触的也越来越多,工作也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手了。我想这次学校给我的这一年锻炼的机会会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会带给我很多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