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window for foreign teachers
迷踪、迷局、迷案……“剧本杀”里的大运河
发布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591

640.jpg


你玩过剧本杀吗?

你玩过“大运河”主题的剧本杀吗?

你玩过小学生设计的“大运河”主题的剧本杀吗?



创意缘起


        上个学期,国交社团的同学和老师们产生了一个奇思妙想——制作一款剧本杀,让全校同学们都能体验这种新奇、烧脑的游戏。

        选择什么主题呢?结合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模型中的“全球议题”方面的能力描述,老师们决定带孩子们一起研究大运河。




“大运河”剧本杀诞生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究学习、制作完善,孩子们通过四个微项目式的学习——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初识和体验剧本杀、创作剧本杀、产品发布会,最终分组完成了4款剧本杀作品。

        四个发生在不同朝代的大运河上的剧本杀:《墨影追踪》调查发生在后梁二年的名画失窃案;《地位之谜》是关于一船敬献给唐玄宗的货品不翼而飞的故事;《舟行之谜》围绕清朝乾隆年间白玉四神纹盖罐展开了联想,《消失的船长》则是一起包裹在市井传说之下的智力对决。每个剧本杀都涵盖主持人手册、分人物剧本、人物卡、线索卡和宣传画。

        在课程最后,我们将四款剧本杀印刷成册,开了一个小型剧本杀发布会,邀请当时的六年级学生来做“游戏体验官”,现场试玩。



四款“大运河”作品



1.《墨影追踪》


设计师

吴凡 潘启扬 乔江亭 邱心辰 陈奕臻

指导教师

陈玲


640 (6).jpg


2、《地位之谜》


设计师

张涵悦 周含章 陈思扬 潘冰清 张佳奕

指导教师

顾晓岚


640 (7).jpg


3.《消失的船长》


设计师

李赟 刘时妤 李翊涵 程正 张梓萱

指导教师

胡汝婷

640 (1).png


4.《舟行之谜》


设计师

刘璟逸 黄胤熊 孙晓晨 李如萱 黄钰琪

指导教师

杭汝楠


640 (2).png


“游戏体验官”们这么说:


“太好玩了”、“真烧脑”、“反转的感觉很棒”


“我们自己和4个NPC营造的氛围也非常非常好。”


“感觉他们都是费了很多心思来编一个剧本,非常地有趣,希望他们还可以再编一些更有趣的。”


“首先是故事的情景设计得非常好,人物方面设计也很好,DM说的挺生动有趣的,整个故事情节挺值得动脑筋的。”


“人物刻画的挺饱满的,有的人物挺睿智的,体验感很强,主持人讲话的时候都非常有意思,气氛很好!让我们所有人都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其中的问题有时候能想出来,有时候想不太出来。大部分靠推理,有部分都靠猜的,感觉特别的烧脑。”


“感觉这次十分有趣,我拿到了一个坏的身份,但是感觉讲的时候有那种刺激感、紧张感。”

……



“设计师们”这么说:


        大家一起制作剧本杀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各种灵感涌现,火花碰撞,从一开始激烈地争论情节,到慢慢搭出故事框架,过程有点艰难,充满了挑战。我们还从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从历史人物唐伯虎联想到画画,通过画画又导演出了一场追踪案,很过瘾。大家在这段时间里一起合作,互帮互助,从人物到细节,都是我们逐行逐字推敲,一笔一画搭建起来的。最后的发布会上,展示了我们团队的成果——《墨影追踪》剧本杀,玩着自己设计的游戏,心中满是骄傲!

——六10班 吴凡


640 (8).jpg


        国际理解社团布置新任务了——这回要做一个剧本杀!我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大脑“唰”地一下宕机了。剧本杀?玩都没玩过。怎么办呢?

经过老师每周一步一步的讲解和指导,我们对于大运河和剧本杀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制作阶段,我们学习、思考、讨论、上网,还请了“文心一言”这个帮手!小组合作时,我们也经历了一段磨合期。最终,我们每个成员根据各自的优势,润色文字、梳理推理逻辑、刻画人物、画面设计……剧本杀终于大功告成!在“产品发布会”上,我们邀请了六年级的同学来试玩,他们对我们的作品赞不绝口,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次任务不仅让我学会了使用AI等信息技术工具,还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圆满结果!

——六9班 潘启扬


640 (9).jpg


        剧本杀制作到中后期,我们是最痛苦的。所有的问题绕在一起,如一团乱麻般打了十几个结,可任务总是要完成的。我们小组再次坐下,重新理清剧情时间线:我们画了一条时间轴,把时间点结合在一起看,一个大bug就被解决好了。接下来只剩下一连串诸如每个人的口供怎么说这类细节问题。我们小组又讨论琢磨出了一套方法:根据时间线推断行踪,用结果导向的倒推法把线索卡制作好。在临近交稿的最后一刻,我们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被六年级“体验官”称作很“烧脑但还不错”的剧本杀,让我们觉得努力没有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时候逼自己一把又何尝不是好事呢? 

——六5班 张涵悦


640 (10).jpg


        “行,那就这样定稿了。”

        随着老师话音刚落,我们高兴地蹦了起来,相互拥抱在了一起。回教室的路上我们也是情绪高涨,可我握着纸稿的手却微微颤抖着,思绪飘回到了两个月前……

        “不行!这个肯定不行的!”

        “你们看看这样都不符合逻辑,情节不够曲折,没悬念!”

        老师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问题,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自习课上,在课间休息中,在社团课上,我们开始了剧本杀的不断修改,我们互相商量着,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上网查找相关情节,还原历史背景,尽可能地让玩家更加沉浸。一次次交货,一次次退货,三楼四楼中间的楼梯被我们走过了无数遍,每一次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意见而回,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我们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了剧本,完成了任务。

        在收获老师的认可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同学们的赞赏。发布会的那一天,同学们对我们的剧本赞不绝口,纷纷下单。那一刻,我们领略到了剧本杀的魅力,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见到了久违的彩虹。

——六(6)班 刘璟逸


640 (11).jpg


老师们这么说:


        在引导学生设计和完成作品之余,我们的老师也结合清华大学的“全球胜任力”量表,在课程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分别做了两次学生自评,并将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在认知(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个人(道德与责任、自觉与自信)、人际(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这三个方面、六个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有趣、有得的项目式学习,国际理解社团的老师会继续带着孩子们玩下去,希望更多有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


640 (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