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读书笔记2
发布时间:2017.12.27  浏览次数:4134

读《应用学习科学》有感

苏州市实验小学  阮静

在《应用学科科学》一书中指出,教学目标规定了学习者的知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确立教学目标的首要因素就是具体描述学生知识的变化。语文知识分类是指“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目标导向是指“三导”:导学、导教和导测。我们运用目标导向理论重新去审视每一篇课文,会发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本身,而是隐含在课文内容里面的语文规律性知识。

而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其实是要运用任务分析的技术去分析学生原来所具有的起点能力,教师通过怎样的有效的教学干预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要确定相应的使能目标是什么。通过一篇篇教材教学目标的撰写以及进行深入的任务分析,我发现,如果把教学目标达成过程表达出来,就像一棵立体的“树”,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就像树叶一样被树枝串连起来,而每个枝条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与交叉,作为老师,必须在课前理清这些枝节,弄清这些学习任务的性质、过程,才能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句子的含义。要使学生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要进行相应的人物分析,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为: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句子的含义。

用自己的话说出“它”“北进的滚滚铁流”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出“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和长征的背景,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出竹板声里唱的是什么意思

能找出课文中宣传员竹板声里唱的内容的句子

表格中最下面一行是学生可以运用以往具有的知识能解决的问题,表格最上面一行是学生在本堂课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两者之间,学生不是一步到位的,他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教学干预促使学生达到最上面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任务分析,老师就非常清楚“我应该进行哪些有效的教学干预”,“为什么我要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这个例子里只有对课文中一个重点目标进行详细的任务分析,其实每个目标在实施之前我们都应该想一想学生该如何习得这个内容,然后估计确立这个教学目标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把所有目标的任务分析都加以表述,无疑教学目标将构成一棵串连起各种信息的“知识树”。

这样一种网状的教学目标结构图能让学生认识课堂内容的具体结构或者组成部分,列出了重要知识点的在整个语文学习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知识之间的迁移与转化,促进学生的生成认知加工,这样的结构图还有利于学生延长并保持关键信息的时间,提高学生在检测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