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基础
发布时间:2007.10.16  浏览次数:5529

教师行为基础

——学习“六认真”的心得

李音

刚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我在学期开始的会议上第一次听见“六认真”这个名词。我当时对这个词并有了解,但是通过对《小学质量管理体系建构与应用》一书的阅读。我明白了所谓的“六认真”是指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开展课外活动等提出规范要求。

我仔细阅读了书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介绍和说明,明白了“六认真”对于一名教师的意义,也知道了在市实小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它所占的重要地位。当我真正开始了教学工作以后,我发现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围绕“六认真”中所提到的几点。在我的实际工作展开之后,常常会遇到不明白或无法操作的地方,除了可以向老教师请教,书中“六认真”的具体规范和要求也帮了我不少忙。让我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理可据,依理行事。

在《小学质量管理体系建构与应用》一书中,对于“六认真”的阐述集中在前面三点上,这也是我作为新教师的主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对于“六认真”的学习中还是存在困难的,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具体的操作较少。有些规定当时看了后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而是是实践中有了体会后,才能对其中的一些规定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次我有幸阅读了江市实验小学的李新特级教师的《依“规范”探索“规律”  从“认真”走向“有效”》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让那些规定有血有肉了,充满了李老师的教学智慧。文章中突出的一个要点就是扎根于实际教学生活中的“实在”。备课、上课的一切都要实在,立足于平时的日常课堂教学,做好每一点。

要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个人研究以及集体研究。所以,这种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案或学案。 要研究上课。这种上课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上课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  

 要进行练习。因为有效知识的积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有效训练,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这种练习应该是“夯实基础、有效训练、联系实际、强化体验”的练习。反对心中无数、目标不准的大运动量训练;反对在教学中忽视基础,用人为编制的偏、难、怪、繁等“创新”出格的试题来训练学生。   

要开展辅导。这种辅导应该是“全面辅导、崇实辅导、因材辅导、及时辅导”。    要组织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一味的进行甄别和选拔淘汰式的考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潜能得到挖掘。这种评价应该是“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必然应该有新的教学常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更应该探索创新,尽快形成更能够激活教师创造欲望的新的教学常规来促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