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课后反思——吴坚老师
发布时间:2015.11.25  浏览次数:4143

《天安门广场》课后反思

吴坚老师

 

一、设计理念
        我们四年级普通班语文备课组的研究主题是“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表达精确明了。
其中第2、3两节按方位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我这节课上重在检测学生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方位感,指导学生学习介绍一组建筑物的写法,在读和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如何介绍建筑群:有条理的介绍要用方位顺序,突出各建筑物的特点和整个广场的特点,想象画面和有详有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试上收获:
        小组讨论磨课,先后两次试上。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第一次试上发现时间紧张,来不及讲完,对教案内容进行了及时的修改,删去了小导游环节。第二次试上后,对学生课前预习中关于资料的收集更有针对性,也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如自己讲的多,给学生的空间不够。


三、许红琴老师评课后的收获:
1.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写作特点之一的语言。
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主要表现在:第一,运用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有形有色,让人感到如在眼前。如: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巍峨壮丽等。可以让学生比一比:红的墙,黄的瓦;画着画,有雕刻的梁。对比默读后学生能得出:简洁和特点突出,再对比朗读后学生还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感更强。
2.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对偶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精练、更具节奏感。
4.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5.课堂语言要进一步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