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window for foreign teachers
波特兰工作2014年4月月志——徐雯霞
发布时间:2014.05.10  浏览次数:5030

波特兰工作2014年4月月志

徐雯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春季学期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波特兰的春天实在是可以用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来形容,到处都是各种各样不同形貌、不同颜色的花,很多都叫不出名字。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脱下了厚厚的冬衣,换上轻薄的春衫,连人也似乎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

这个月开始,在蔡校长与当地学校的积极沟通和安排下,我和朱艺哲有幸能每周五都去woodstock小学听课或是上课,这真的是一次近距离全方位地了解和走进美国当地学校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虽然前面跟着我们的学生团我也去过这个学校听课,但是这次我有了上课的机会,特别是上数学课的机会。因此感受更是深刻。

美国的小学是五年制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其实从总的教学内容来看,与中国的小学并没有太多差别。无论是在数与代数中的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还是在图形与几何中的对图形的认识、测量以及图形的变化,甚至是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覆盖程度几乎是相同的。但是在难度上,中国的数学的确是要求更高一些,拓展的更广一些。再加上美国的小学在课程的设置上是比较自由的,也没有每门课的专职教师,通常是一个老师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数学等课。因此每天学什么,学多少时间,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机动地调配,比国内一节课规定35分钟或是40分钟要灵活一些。这次我所教的三年级正在学习分数单元,分数是整个小学的重点与难点,中美都一样。分数不同于整数和小数,后两者都是代表具体量的数,而分数除了可以是代表数量也可以代表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困难。在三年级的沈老师的说明和要求下,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学生上了一堂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大小的课。虽然整节课大部分是用中文上的,只有一些术语是用英文说明,但是无论是前期备课还是课上课下的反馈都让我切实体会到了中美孩子数学教学之间的一些比较大的差别。

首先,在准备课的时候,沈老师就向我反复强调要结合图形讲。她说在美国,孩子学习数学一定要从图形出发,让他们先有一个具体形象思维,才能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一个孩子一下子实在没有办法脱离图形也没关系,只要能画图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在中国教学分数通分时,我们都是直接从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入的,通分也并不是分数中的难点,很多孩子都觉得通分比约分容易的多。但是,这样的教法肯定是不能用在美国的。不过由于三年级的孩子通分要求的数字都比较小,基本是10以内的数,因此我用整圆、用小方块等图形,把通分前后的分数为什么等价都用图加以说明。在孩子有图形的直观印象后,再慢慢过渡到找倍数,发现最小的公倍数就是我们通分的那个分母。在给他们准备课堂练习时,我也特意多出有图形提示的题目,只有2道拓展题是不给图的。但是在正式上课时,我发现有图形辅助的题准备的还是不够多,讲的还是不够透彻,速度也有点快,题目的数字还是给的有点大,一节课下来一半的孩子脱离了图形还是想不到找公倍数来通分。他们对于图形的依赖的确是要远远大于中国的孩子。大家都说,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要远远强于美国的孩子,中国的学生如果到美国来学习,数学是最不成问题的,绝对会在班级领先许多。我想这是因为在中国,孩子们很早就被开始训练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解题能力也在练习当中不断加强,数学的基础的确是打的比较扎实。但是形象思维的缺少也许也是中国的孩子被评断缺少创造力的关键。因此,在我看来两者皆有利弊,如果能更好的平衡一下,取长补短,那么学习的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的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加的优秀。

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尝试给一整个班级的孩子上数学课,很有趣也很受启发。我会珍惜接下来数次听课、参与上课的机会,希望能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手段能更加多变和有效。

                                                            徐雯霞

                                                          201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