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15位学子
抵达新西兰陶波市
担任起苏州与陶波两城的“友好使者”
开启了一场以“童心”为桥
以“文化”为媒的研学之旅
01
友城携手
市政厅里的童心“议”友谊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15位孩子在新西兰友好城市陶波,获市政厅议会会长热情接待。
苏州实验小学顾晓岚老师在陶波市政厅致辞,感谢当地热情接待,提及苏州与陶波2008年结为友城后在多领域持续交流,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和陶波市瓦帕希希小学自去年起成为姐妹学校并开展互动,此次带学生来访意义重大,愿友城与校际友谊长存,也真诚邀请对方访苏。
孩子们在会长的引导下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沉浸式模拟议会流程,在趣味互动中触摸友城的政治文化肌理,既展现了中国孩子的聪慧活力,也让两座友好城市的联结在童真互动中愈发紧密,为跨国友城情谊注入鲜活的童心力量。
02
住家温情
朝夕相伴的跨国暖心时光
研学期间,15位苏州学子分别入住新西兰陶波当地居民家中,在四个温馨的夜晚里,沉浸式体验异国生活的点滴。
住家爸妈准备的烤羊排、南瓜汤等特色美食,让孩子们尝到了南半球的烟火气;饭后围坐分享彼此的童年故事,用简单的英语搭配手势比划着交流,笑声一次次打破语言的隔阂。这四个夜晚,没有课本与课堂,却让孩子们在睡前的一句“晚安”、清晨递来的一杯热牛奶中,读懂了跨越国界的善意。
住家的温暖如同陶波的阳光,悄悄照进孩子们心里,让这段跨国友谊从校园延伸到生活,变得更加具体而绵长。
03
校际相知
友谊树下的文化共绽放
孩子们走进陶波友好学校瓦帕希希小学,开启深度研学。欢迎仪式上,瓦帕希希的孩子以毛利文化特有的歌舞与问候传递热情,五年级孩子王梓骥代表发言,用流利的英语,真挚的语言架起心与心的桥梁;中国孩子们集体表演的《竹石》合唱,以歌曲融合武术动作演绎传统诗词,赢得满场掌声。两校学生共同挥锹培土,种下象征永恒的友谊树,每一滴汗水都浸润着跨越山海的情谊。一整天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孩子们和瓦帕希希的孩子们一起上课,活动,交流,分享午餐,最后依依惜别,相处时光短暂,但友谊长存。
当天,瓦帕希希小学特意在校门口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猎猎红旗与当地校园景致交相辉映,既是对中国访客的最高礼遇,更是对两国文化交融的深情致敬。这一刻,毛利文化的热烈与中华文化的厚重在此相遇,童真的笑靥与紧握的双手让友谊超越语言,在沃土中扎根、生长,终将枝繁叶茂,见证两所学校、两个国家长久的相知相亲。
感想
我们和新西兰小朋友打成一片,共同体验新西兰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作息。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玩棒球的时刻,一开始我十分胆怯,但是后来在小伙伴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一挥棒子,飞跑了出去。虽然最后我出局了,但我不仅收获了友谊,还知道了友谊的真正含义。
——五6班 刘嵩灵
在友好学校的一天,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这里的学生都那么悠闲。但当我和他们相处一天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们的“悠闲”其实是“自律”,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的能力。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又开始自学,然后再开始玩,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品质,我要向他们学习。
——五3班 岳子宸
我们来到了陶波市市议会大厅,那里的议员都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并且给我们进行了模拟的会议。我在会议中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工作的。我了解到议员的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辛苦。他们虽是选出的代表,但仍然有许多其他的工作要做。我还提了关于文化冲突的问题,议员却说,其实问题无处不在,很难权衡,但尽量通过议会去解决。我感受到,尽管议员地位很高,但也不轻松,也是非常辛苦的。
——五6班 王梓骥
在住家,壁炉是一种常见普遍的家具,这和新西兰的地理环境以及盛产的原材料有关。新西兰的树木产量很高,他们不仅烧木材还烧日常无危害的纸质垃圾,剩下的灰会当作肥料,不光环保,还比空调节能,又暖和。而且在新西兰,由于夏天温度本身不高,所以不用装空调,我想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就是这个道理吧!
———五4班 芮宇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