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线上”数据分析,助力课堂教学改进
发布时间:2019.01.22  浏览次数:3967
依据“线上”数据分析,助力课堂教学改进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共为一体的新世纪,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无一不面临着革命性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据数据分析所呈现的学习状态来优化教学设计,精准提供指导,使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为适合的学习帮助。
 
 
 
我校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沿着“科学取向”之路,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教学方法的研究,申报的《基于数据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被设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本项目依托苏州线上教育等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并实践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程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课前学情分析、课中精准教学及课后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逐渐显现。苏州线上教育平台等学习系统在课堂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项目组每学期都要开设作为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研究课,通过共同研讨、课堂展示、课后评议与提炼,来积极探索数学教学的方法和规律。2018年的12月21日,我校骨干教师陈凉老师就开设了一节六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实验课。
 
 
 
 
 
 
 
 
课前:数据分析提供学情,指导教学设计。
本节课讨论的是“追及”这种情景的行程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本班学生的基本学情又如何呢?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课前,陈凉老师首先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发布了7道题以此来检测学生的起点能力。
 
 
 
通过对前测数据结果的分析,发现全班学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正确率达到100%。但在运用这一数量关系求解速度或时间相关问题时,正确率分别为90.91%、72.73%。而在线段图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表达上,正确率仅为63.64%。其中有12人次出现了理解的偏差,有个别是全错,更多的是多个选项中仅有个别选项出错,占了全班近3分之1的比例。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原理、规则的匹配与运用上并不存在困难。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在于对概念的理解,缺乏的是解决生活情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陈老师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积累活动的经验,从中习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其他的问题情境中。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活动经验并感受数学的价值。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做到精准化教学,陈老师本节课由一个猎豹追捕瞪羚的场景导入新课,借助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其间的数量,研究数量间的关系,讨论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运用情境表演、摆纸条、画线段、列表格等多种活动,在充分理解情境特征,理清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探寻出一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同时,在原有问题情境的广度上进行了拓展,通过与课前练习的对比,找到了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
 
 
 
课中:关注数据分析,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帮助。
传统课堂中,师生的每一次互动都包含了一些信息,但是教师只能凭借经验来诊断学生学习状况。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主观,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现在,课上通过即时使用苏州线上教育平台的在线随堂互动工具,发起一个判断、选择项目,立刻获得学生当下学习情况。如本节课陈老师就“能不能追上”这个问题,综合运用口头回答、在线投票(判断)两种形式分两轮进行了互动。通过前者初步了解了学生对这个问题所持的不同想法,而后者更清晰、客观地展现每位学生的想法,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请相关学生来进行解释评说,真正做到精准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依据前置学习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建议,提供了相应的“拐棍”:摆纸条、画线段、列表格等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探索与学习。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互助,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从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习得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选择题的在线互动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线回答。同时选择题的每个选项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诊断作用,通过观察学生错选的选项,分析其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辅导,以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如第1 题练习,正确率为100%;第2个相对开放一点的“从同一点出发,求两人间距离”的问题,正确率95%,本题4个选项中“同点同向”“同点反向”两项为正确选项,有23%的学生漏选后者,说明学生对于问题情境的感受还比较单一,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特别是对解决问题一般方法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个体的差异。于是在独立学习环节中,陈老师分别给予了这几位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课后: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课后,陈老师将练习题以客观题的形式录入线上教育平台,让系统自动批改,数据直观反馈。在提高批改作业效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立刻掌握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有针对性地对错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课后,项目组的老师们通过回看和分析平台提供的数据,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深入讨论本节课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的方法和具体策略,推动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未来已近,数据引领教学将至。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借助科学的数据分析指导教学设计,造就高效能的课堂。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