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新象
概言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苏州市实验小学校也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在继承传统、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上,学校进行 了一系列的努力与尝试,提出了“实验研究新教育方法,创造经验,辅导地方教育”的办学导向,开展了诸如幻灯教学、复式教学、 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学制改革等一系列教育实验研究,在苏南地区小学教育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瞿芑丰(1903一1990),江苏江阴人。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文史地科。在读书期间,因受“五四”运动先进思想熏陶,他积极参加了苏州学生的 爱国运动。在苏州市实验小学任职期间,提倡“切实、朴实、扎实、灵活”的优良教风和学风,先后任国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解放前夕,带领全校 师生积极护校并迎接解放,贡献卓著。他严于律己,平易谦和,埋头工作,不计名利,深受教师、学生爱戴。1951年初调任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局 长,后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

实验与研究:1929年2月,应江苏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长施仁夫特邀,瞿芑丰到校任教,他根据教育家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培养 儿童智能、发展儿童兴趣特长,开展了各项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有:算术科的“文纳特卡制”、高年级“志愿学习法”,批改 作文的“符号订正法”和书法课的“分类临帖法”等。

重建与恢复:1945年抗战胜利后,瞿芑丰重返省立苏州实验小学任教。后因施仁夫调江苏省教育厅任职,他继任苏州实小校长。由于日寇入侵,实小破坏严 重。瞿芑丰一边组织全校老师设法借教室上课,一边开展修复校舍的工作。经过全体师生艰苦努力,学校面貌很快得到改观。联合国远东区基本教育会议参观 团来校考察后,对学校恢复之快、教育设备之好,教学水平之高,给予了高度评价。

继承与发扬:任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长后,瞿芑丰重建学校行政组织,修订校章制度,改革校务,提倡集思广益,民主办学。同时,携手学科 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幻灯教学、复式教学等实验工作。实验作为苏州市实验小学的优秀传统,在他的坚持下得以继承发扬。

护校与解放:1949年4月,苏州解放前夕,瞿芑丰接到地下党护校通知,发动教师把学校文件档案及贵重仪器等收藏在防空洞内,并编制财产目录,做好向 人民政府移交准备。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局领导到校接收后,宣布任命瞿芑丰为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校长。
耕耘五事
概言
       解放后,新校舍选址南门新市路,迁入新校后,学校发扬一以贯之的教育实验传统,在学制试点、单班复式教学、幻灯教学、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等方面成绩卓著,享誉小学教育界;八十年代起,学校恢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改思路,尝试单学科改革,努力形成“超前性、低负荷、高效益、大面积”的教学特色。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编印了《学习与改造》《实验与研究》共十二期,报导实验情况,交流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
01
幻灯教学实验
       幻灯教学属于视觉媒体教学。它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生动、具体、直观而富有情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加快学习进程。解放初,学校教师开始试制幻灯,进行幻灯教学实验研究。为做好幻灯教学的新实验工作,学校组织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进行指导,资料搜集、画面设计、灯片绘制及制作,均由学校老师集体完成。学校先后绘制了《解放战争史》、《美帝侵华血史》等九部幻灯片。幻灯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新手段,有力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能。学校的幻灯教育总结报告曾在《苏南通讯》上发表并推广。1950年,在苏州首届教代会上,学校展示了《幻灯教育初步实验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02
复式教学实验
       学校的单班复式教学始于1931年秋,当时为试验单班小学的实际问题,增办单班四一级。解放后,以黄寰清、史芸莲为代表的实小老师,在复式教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果,数十次对集镇和农村的复式教学进行演示教学,以推进教学研究。1953年,黄寰清老师进一步研究小学单班复式教学,创造了活页备课法,为复式教学开创了新局面,国内许多地方都派参观团来校学习。
03
语文教学改革实验
       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语文教学突破了“五段教学法”的束缚,制订了“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联系教材实际,有改、有讲、有练”的新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得扎实的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改革,形成了学校语文教学的“三实”风格(教学目的切实,教学方法朴实,教学效果扎实),并孕育了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以后,“三实”作风逐步在全校推广,成为学校的教风。
04
学制改革试点实验
       1952—1953年,学校进行学制改革,在全市率先进行了五年一贯制改革试验。1960年,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学制改革试点小学后,学制改革全面推开,除五年一贯制外,还在一年级两个班进行了九年一贯制的试点工作。1968年始,根据“学制要缩短”的指示,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1971至1974年间,一度曾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直至1982年秋季开始,才恢复六年一贯制。学校在三十多年间试行的多种学制,为小学学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5
数学教学综合改革实验
       1987年,学校开始实施数学教学综合改革实验,由张稼祥、王之华领衔,与北京景山学校合作,试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北京景山学校合编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此改革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数学教法的研究实验,并通过学制、教材和教法的同步改革,探索“低消耗,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这项教改实验由于目的明确,设计科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验成果通过了北师大教育系的鉴定,并予以全面推广。
教坛点将
黄寰清单级复式教学名家

       黄寰清(1893—1967),江苏常熟人。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应校长施仁夫之聘,任苏州实小单级教师,直至去世。黄寰清热爱单级复式教学工作,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近现代单级复式教学的专家。著有《单级教学法》等书。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劳动光荣”奖章。

“精彩的哑剧”

       黄寰清的单级复式教学主要指在一个教室同时教四个年级的学生,当教师对一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时,要合理安排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自动作业。由于黄寰清的精心备课,制作多种教具,培养小助手。四个年级教学时,教师的直接教学和学生的自动作业“动”“静”搭配,有条不紊,互不干扰。听过他课的人,无不惊叹他复式教学的艺术,对他精心安排的自动作业赞为一场“精彩的哑剧”。

黄寰清的复式教学论文
黄寰清编写的《单班教学工作初步经验》

活页备课法

       黄寰清根据单级复式教学的特点,创造了“活页备课”法:先在印好的一种单式教案格式纸条上,按年级、学科,分别备课,每一个年级,每一个教时占用一张纸条。编写成一个一个的活页单式教案后,不订成固定的本子,到上课前一天,根据各年级的教学程序和要求,把四个年级的活页教案,并列夹在一个硬纸夹子里,组成一个初步的复式教案。再按照各年级的教学情况,估计各年级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轮换顺序和各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写在教案的一旁,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复式教案。把纸夹合起来,就是一个备课簿。“活页备课”的经验在《江苏教育》、《教师报》上介绍后,受到广大担任复式课的小学教师欢迎。

早在1939年,黄寰清就与人合著出版了复式教学方面的著作《怎样做单级教师》
史芸莲语文教学专家

       史芸莲(1930一 ),江苏苏州人。1978年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研40余年,对复式教学和小学识字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1955年入苏州市实验小学任教,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总结学生特点,广泛积累教学经验。发表过10余篇经验总结和论文,两次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并负责编写《复式教师手册》中的教学篇。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自动作业

       为了使学生在自动作业中能独立地进行智力活动,复习、巩固和应用知识,她对复式班的自动作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如,把自动作业只能为直接教学服务,转变为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相互服务,真正做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又如,她强调复式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自动作业应从封闭的静写中解脱出来,安排的自动作业既要有抄、写、算、作(操作)等培养动作技能方面的作业,也应有读、想、说、议等培养智力技能方面的作业。此外,她还强调自动作业还要有完整的活动程序,即:审题——执行——检查,逐次培养学生组织自己智力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趣味识字

       在教学方法上,她通过琢磨研究,深入改进,着力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如在低年级复式班的识字教学中,她针对学生好学爱唱,记忆力强的特性,根据汉字规律,编写了儿歌、字谜、顺口溜,配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巩固识字。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记忆,训练了学生语言能力,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率。她在识字教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文章有《儿歌、谜语、顺口溜》、《怎样进行识字教学》等等。

《复式教师手册》书影
庄杏珍语文教学名师
       庄杏珍,江苏苏州人,1928年3月生。194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后参加教育工作。历任苏州市实验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其间,曾任《江苏教育》编辑,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三次(1956年、1959年—1961年,1977年—1979年)参加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1953年始,专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1978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特级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任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副理事长。著有论文《以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形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

“活”与“实”——庄杏珍在6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育耕耘中,系统研究小学教育理论及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总结出以“教得活、学得实”为核心内容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前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教材”、“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于关注学生动向”,及时按需调整教学方向,做到因势利导。她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指导,同时抓住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领,通过阅读、写作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在小学语文教育界,大家一致公认庄杏珍钻研教材、运用教材、引导学生的精到和独特是她鲜明的教学特色,别人无法模仿。

语言形象——她久经课堂的实践求证,提炼成一句话——“以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形象”,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和实质。例如在当时低年级的说话课上,为了让学生们学习并掌握句子的四种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深入浅出的形式,把这四种句子提炼成“说明情况”、“问个问题”、“提出要求”和“表示感情”,附上示例,用钢板刻成一张张材料发给学生,只消一节课功夫,学生们就能完全掌握要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庄杏珍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教材时与叶圣陶先生及社内部分领导同志合影

艺术享受——她认为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感悟和内化。她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堂设计,她力求规范、精当、优美的课堂语言,她与学生千变万化的课堂互动,都实实在在让学生接受一次语文和思想的历练,精神和情感的穿越。她所教的名家名篇,无不给听课者留下深刻恒久的印象,称之为一种“艺术享受”。

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前排左一位庄杏珍)
张稼祥数学教学名师
       1986年8月,接到担任市实小校长任命的张稼祥真的有些意外。毕竟自己从来没有教过小学,却要去担当在苏州市颇具影响的老校名校的“掌门人”。而此时,前任校长黄桂娟正在病中,无法与他细细交接。至今,张稼祥还清楚地记得,时任苏州市教育局局长的顾敦荣亲自带着他登门拜访市实小的老校长瞿芑丰。当时已经84岁的瞿老对市实小感情深厚,说传统、谈希望,滔滔不绝。一番话让张稼祥对办好市实小有了信心、有了方向。最后,瞿老欣然挥毫写下条幅勉励后进。这张条幅从此成为张稼祥的珍藏。张稼祥第一次踏入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园,是暑假里一个台风袭击苏州的前夜。他赶去学校,是检查防台安全情况。假期里的校园空荡荡的,于是,门卫成了他认识的第一个实小人。一边一扇扇给教学楼的窗户插上插销,一边打量着眼前的校园。他知道,要迅速转换角色,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细致的大胆 — 张稼祥的实验观

       细读市实小厚厚的校史,实验、创新是不变的传统。张稼祥在市实小,主打的也是实验牌。他说,不断大胆的实验,才能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出更具活力的学生,磨练出更有思想的教师。

       首先,他认为成功的实验不能光靠闭门造车,要充分利用外力的支撑。1987年起,他在学校主导推进的《小学数学整体改革实验》就是与北师大教育系和北京景山学校共同实施的。从合作中得到的理论支撑和更大范围内实验的经验,让张稼祥倍感“背靠大树”的重要性。其次,他坚持以点带面。在学科上,实验选择以数学一门学科为突破口;在实验对象上,仅选择一年级两个班级,其它班级则作为对照组,用以随时检验实验成效。张稼祥在为《实验与研究》复刊撰写的前言中说,在教育改革正形成强大潮流的今天,市实小除了要出色完成义务教育的繁重任务外,又要担负起深化教育改革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精良、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队伍。

王之华江苏省特级教师

       王之华,男,1947年8月生,中学高级教师,数学专科,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1966年苏州高级中学毕业,1986年苏州教育学院数学专业脱产进修。1968年至吴江市插队务农,1969年起担任民办教师,1977年调入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历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苏州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江苏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精致、灵动、愉悦、融和

       长期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课堂教学逐步形成“精致、灵动、愉悦、融和”的苏派风格,担任过七轮大循环和十二届毕业班教学,成功地探索出“低消耗、高质量、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发表论文50多篇,编著3部;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国家级重点以及省级重点研究课题3个;积极传播现代数学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曾应邀在省内及北京市、河北、内蒙、海南、陕西、四川、山东等省市作课、讲学100多场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育园记事
1950年5月
学校更名为苏州市实验小学校
1951年1月
瞿芑丰调任苏州文教局副局长,原研究部主任嵇同耀任校长。
1953年3月
嵇同耀调离本校,副校长汪詠沂任校长。
1953年4月
三元坊原址转让给南通医学院,经文教局批准,迁至南园新村之东新市路另建校舍。
1954年2月
市文教局指定本校为重点小学,试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1955年2月
新校舍竣工落成,学校从三元坊迁往新市路2号新校区。
1958年7月
招收一年级实验班两个,各为六周岁到六周岁半及七周岁到七周岁半,开始进行入学年龄问题的实验研究。
1960年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1960年5月
市教育局批准本校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
1960年6月
学习辽宁黑山北关识字教学经验,进行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教学研究,探索识字教学规律。
1960年7月
招收永、新两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三个班(其中复式一班)试行九年一贯制,三年级三个班试行五年一贯制。
1961年9月
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
1962年11月
出版《实验与研究》单印本四册。
1965年
重点研究贯彻“少而精”、“启发式”教授法。
1967年2月
造反派夺权,学校党支部工作瘫痪,本校由群众改名为“苏州市东方红小学校”。
1967年3月
克服困难,开始复课。
1967年6月
苏城两派武斗,学校被迫停课
1968年3月
在学校干部、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再次复课,卫秀珍任校长。
1968年7月
潘毓秀任校长。
1969年1月
与东方红中小学合并为“东方红战校”。
1973年10月
招收一班六足岁的一年级新生入学,试用上海闸北版“三算”(口、笔、珠结合)教材。
1975年11月
新建一字形教学楼竣工,计十二个教室,总建筑面积达1080平方米。
1978年4月
被评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附设幼儿园被定为示范性幼儿园。
1978年8月
复归苏州市教育局管理,潘毓秀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78年11月
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责任制,教育局任命张锦铸为校长。
1982年7月
新建幼儿园教学楼(二层楼房)竣工,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1984年8月
免去张锦铸校长职务,黄桂娟任校长。
1985年10月
老校友、世界著名建筑师贝律铭夫妇由苏州市副市长杨荷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同周陪同来校参观。
1986年8月
免去黄桂娟校长职务,张稼祥任校长。
1986年11月
以日本青叶出版社会长村上秀男为团长的出版社访华团130余人到校参观听课。
1987年3月7日
学校综合大楼落成。
1989年5月
学校校刊《实验与研究》复刊。
1990年2月9日
老校友吴大琨教授访问母校。
1991年
学校被苏州市教委定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992年8月
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我校进行的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给予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