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美育花开!近期,以“共研新教材,美育新课堂”为主题的苏州小学美术教学研讨活动在苏州市实验小学校举行。来自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的韩翠翠老师、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石岚老师及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的唐晓冬老师开设了三节各具特色的新教材展示课。这三节课,既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是新教材应用与创新的生动演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花花草草
寻友探趣:游戏中的生命对话
韩翠翠老师以一首欢快的歌曲拉开序幕,孩子们跟着旋律摇曳生姿,仿佛置身于绚烂的花园中。随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各种花草,还模仿了花朵在不同天气下的姿态,观察、分析、猜测,乐趣无穷。在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尝试画出千姿百态的花朵,并欣赏了艺术作品,感受了画家笔下的花花草草之美。最后,孩子们用各种材料亲手制作花束,送给亲爱的妈妈,传递着爱与感恩。
我心中的春天
数字春脉:AI透镜下的生态诗篇
石岚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AI魔法镜头下的春天,感受城市的春意盎然。通过讨论、寻找“春天小使者”和认识植物朋友等活动,孩子们对春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欣赏霍克尼的《春临沃尔德盖特》时,孩子们学会了从工具、色彩、元素等多方面去分析作品。最后,孩子们化身春天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心中的春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时间的故事
童心驱动:折纸里的时间魔法
唐晓冬老师以时间小精灵的故事为引子,引导孩子们感知时间的流逝。通过分享身边的时间故事、欣赏艺术家Clym Evernden的折纸作品,孩子们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探究方法环节,孩子们学会了用风琴折法留住时间的故事,并亲手制作了精灵小火车,将时间小精灵装进故事里。拓展升华部分,老师鼓励孩子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课环节:聚焦课堂,助力成长
昆山蔡安琪老师:
精炼概括,充分肯定
用“可创、可观、可探”总结三位老师的课。韩老师的课“可创”,在轻松氛围里让学生认识花草,还展示了塑料袋画花的创意技法。石老师的课“可观”,把校园场景融入课堂,以任务驱动,让学生感受美,教态和语言都很出色。唐老师的课“可探”,借助时间小精灵和AI技术,激发一年级学生创造力,让他们轻松学习连环画创作。这三节课都践行了新课标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AI也为课堂增添活力。
吴江张姣洁老师:
细致点评,关注优化
韩老师的课形式新颖,像快乐的儿童综艺节目。导入环节,借“我是一朵小花”的热身律动,营造轻松氛围;组织学生自由组队,引导从多方面感受花。教学活动丰富多样,寓教于乐。石老师的课仪式感满满,通过三个“展”引导学生探索美,成效显著。唐老师的课,艺术实践环节聚焦“折”和“画”。唐老师成功地将抽象时间概念具象化,激发了学生创意。而且,课上AI的运用,引发学生对其审美质疑,体现了美育成果,调动了学生主动性。
姑苏区刘凌老师:
创新视角,巧妙类比
把三位老师的课与不同朝代类比。唐老师的课如大唐般大气,评价环节有仪式感,能让学生感受时间与情感的联系。石老师的课有宋朝美学韵味,艺术实践活动融入校园实景,增强学生归属感。韩老师的课像元青花瓷,展示新绘画方法,让一年级课堂充满自由创作的氛围。
新区章轩老师:
紧扣主题,点明特色
用“开放”和“主动”形容这三节课。韩老师的课生动有趣,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花,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石老师的课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课堂活力满满。
太仓魏丽风老师:
紧扣课标,鉴优思进
韩老师以“以花分组”激发合作探究,通过光影示范提升创作体验,结合古今艺术赏析拓宽视野,长卷创作培育创新思维,建议加强学生表达评价。石老师以“寻找春天使者”唤醒自然感知,引导多元材料创作,结尾融合音乐升华美育快乐。唐老师用幽默语言创设时间故事情境,借助折纸与AI技术实现抽象概念具象化,鼓励生活分享与跨学科实践,体现教学评一体理念。三位教师均以新课标为导向,在活动设计、技术融合及情感联结中展现美育创新,建议进一步优化课堂互动深度与个性化表达空间。
学校美育 亮点纷呈
苏州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一直秉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学校,其美育教育深入人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的艺术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活动当天,在董越红副校长的引领下,老师们先后参观了校史馆、知古学庐和紫藤书院、启道书院。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古学庐,其古色古香的建筑、精心布置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彰显着学校对美育的独到见解和精心培育。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艺术气息给与会老师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这次美术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从多方面深入剖析课堂,提出的观点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助力美育教学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