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玩球,大步衔接——体育教学结构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次数:233

        2023年9月,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季斌主任来校督导,基于新课标理念,季主任为我校体育组开展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中,体育组尝试以整体的、关联的方式构建学习内容,并努力探索体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本学期,体育组应校小幼衔接项目组要求,由陈斌老师承担一节小幼衔接实验课:球类活动。如何通过一节课体现体育课题研究的进展,同时探索小幼衔接的有效路径?体育组开展了积极、大胆的实践研究。


640 (2).jpg


研:

研读课标,教学目标更为明确


        通过研读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体育组确定该课以“玩球”为课题,通过球的不同玩法,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手眼协调等身体素质,时空意识与安全运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守纪、友爱、互助等品质,为孩子日后学习球类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640 (3).jpg


思:

深度思考,教学内容去芜存菁


        磨课过程中,困扰体育组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球的玩法很多,如何能够将众多“玩”的方法,变成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策略,避免教学中面面俱到却又浅尝辄止的情况?体育组通过多次研讨,将《玩球》一课,变成一个教学“小单元”,并将之细化到六个课时,每课时重点用一种玩法发展学生一项基本运动技能。此次呈现的是第二课时《抛接球》,教学内容聚焦在“抛”“接”两个基本动作上,学生通过单人抛接球、双人抛接球、在对抗和干扰下的抛接球学练,实现运动进阶和素养提升。


640 (4).jpg


学:

博采众长,教学情境融合创新


        面对入学不足一月的一年级新生,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试上过程中,体育组向音乐组、幼儿园等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同事请教,最终确定了小海狮学本领的情境主线,有趣而生动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课上全情投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提升了手对球的操控能力。


640 (5).jpg


行:

积极实践,教学结构逐渐清晰


        本课共磨了三次,打磨后的课堂,结构越来越清晰,从游戏到学习,从活泼到有序,从简单到挑战,从个体到群体……每一次研磨,都是一次蜕变的过程,辛苦,但收获满满。



评:

认真反思,课题研究纵深推进


        每一堂课,都是课题研究的一个足迹。评课反思,能够更好地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促进学科教学的优质发展。课后,体育课题组和小幼衔接项目组的成员们,对《玩球》一课进行了充分的评议:


陈斌老师自评:


        1.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很多学生从一开始抛不准、接不稳,到后来能抛到一定高度并稳稳接住,再到后来有对抗的场景中还能较好地完成抛接球,学生在课中增长了“本领”。

        2.练习密度较高,练习形式丰富多样,练习的层次比较清晰,可以看到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3.不足:在情境的设置上还可以动动脑筋。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够以一个情境贯穿始终,还能够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和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值得再思再试。


640 (10).jpg


幼儿园曹昀昀老师评课:


        1.课的趣味性强,学生积极性高,练习效果好。

        2.组织到位,互动充分,评价多样,值得我们幼儿园教师借鉴。

        3.建议在抛接球的练习中有数量上的要求。


640 (11).jpg


体育组叶苏霞老师评课:


        1.情境创设助力课堂组织,学生整节课都能听从教师的口令,学习开展很有序。

        2.整节课循序渐进,难度从简单慢慢提升。

        3.建议:能否加入投篮环节,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真实情境中抛接球?


640 (12).jpg


教科室许轶老师评课:


        1.每个版块的教学都历经“自主玩球——发现提炼——再次练习”的学程,学生在玩中寻找“窍门”,教师总结提练后学生再练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点拨引导。

        2.教师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反馈、鼓励,促进了每个学生的习得和发展。

        3.建议:练习中,适当给予学生量化的要求,便于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640 (14).jpg


        《玩球》是体育组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小小的站点,更是一个将课题研究往纵深推进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