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2012年2月15日刊文报道我校教科研成果:《为学科教学组装“GPS”导航》----探访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2.03.05  浏览次数:5846

《为学科教学组装“GPS”导航——》

----探访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实践

“以学定教,学有规律,教有优法”——前不久,在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与苏州市实验小学共同举办的“走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之路高端学术论坛”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所展示的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实践赢得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和认同。

学科教学的科学化之路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在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同时,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论坛围绕“科学取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展开研讨,在提炼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图式”路径引导自主学习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论坛当天,苏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赵洪执教的一堂语文展示课上,学生们正在他的引导下,通过“审一审,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用一用”的“五步阅读法”,从这篇借物喻人的课文《白杨》的朴实文字中品读其深刻的内涵,体会“白杨”与“边疆建设者”的共同特性。

帮助学生形成借物喻人文章的基本图式,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借物喻人”,从而理解品读此类文章的基本阅读程序,这正是赵洪希望实现的教学目标。在说课时,赵洪介绍了该节课“运用图式,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思路。

赵洪所展示的,正是苏州市实验小学“十一五”以来所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2008年11月,图式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苏州市实验小学开题,当时涉及的只有语文学科。

“图式”不是图表,也不是图画,而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图式就像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者认知结构,其中含有许多空位,以便容纳新的知识。“简单地说,图式就是有组织、抽象性、概括性的知识。”据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苏州市实验小学校长林红介绍,图式理论认为,新信息必须纳入个人大脑中原有的认识事物的图式,经过增生(相当于事实学习)、调整(原图式发生演变)、重构(创建新图式以替代或融合旧图式),才会有意义。

在课题实验中,老师们根据图式学习理论,建构了小学生必须习得的语文图式体系:文本结构图式和阅读图式。其中,文本结构图式可以分为句子结构、段落结构、文体与篇章结构图式,阅读图式中比较成熟的有五步识字程序和阅读教学、朗读教学及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程序等。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完成了图式教学顺序的编排。比如在句子结构图式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先教什么、依托哪篇课文教,何时为图式新建,何时为图式的增生和调整等,都一清二楚。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常见的有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四类文体,每种体裁都有它的显著特征,因此就有了四种文体图式,它成为学生初读课文的重要抓手。林红举例说,如果一个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各种文体的图式,当拿起一篇文章,他就能迅速激活头脑中该文体的图式。阅读时只要找到该文体图式的各个变量,就能轻松理解并记住文章内容,他的阅读速度和效率肯定会超过头脑中没有图式的学生。

而当学生习得了“借物喻人”、“借物抒情”、“借物喻理”等阅读图式后,如果遇到写物的文章,学生就能主动思考:写的是什么物?这个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写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阅读图式被激活,并及时作出比较和判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在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各种“教”与“学”的图式不断被发掘、提炼,并且被印刻进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激活和灵活提取、应用这些图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学习技能、规则和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自能学习的能力。

“目标分类”指引课堂设计

论坛当天,在由副校长陈刚执教的另一节数学展示课上,学生们则在积极的参与中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说课中,陈刚介绍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步骤以及环环相扣的任务达成路径。

从激活原有知识;告知目标;到呈现精心组织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归纳,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则;进而将其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互相沟通,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然后设计变式练习,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到最后拓展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六步三段教学模型”。

陈刚所展示的,是苏州市实验小学近两年进行的“学习分类目标导向”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是学校以“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作为科研的总理念和方法论,借助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分类目标导向”,对“图式应用研究”的优化和发展。如今,“图式”研究正在被推广到数学、英语、综合等学科,为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抓手。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对教学的指导是处方式的,能明确告诉教师做什么、怎么做,对促进学生能力形成有着具体明确的指导。”在林红看来,目标导向的引入拓宽了老师们的研究思路,使老师们不仅形成了现代教学设计意识,同时也获得了学科教学设计的能力,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和用教学目标监控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根据现代科学心理学理论,建立了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将小学语文的整个目标分成四个级别。同时,还建构了小学语文能力的两维目标分类框架,并且运用这一分类框架指导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和任务分析。这样的“目标分类”化解了语文教师对于“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困惑。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很多老师觉得“真正找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之前,不少语文老师都是就课文教课文,教字、词、篇章,学习课文内容,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现在根据目标导向,老师们将课文进行组合教学,教学任务主要落在引领学生提炼规律上,真正将课文当做了举一反三的例子。

“带学生去哪里”“如何去到那里”“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到达了那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需要依据“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陈刚所应用的“六步三段”模式正是将“教什么”(规律性知识)、“怎么教”(从例子到规律性知识,又从规律性知识指导实践)和“教得怎么样”(通过在新情境中运用规律性知识进行评价)统一起来的教学策略。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明白了,语文课堂上的一篇篇课文只是学习的例子和凭借;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不仅仅是让你会解这个题目,从中获得的应当是解题的方法和解决这一类问题(书本与生活)的能力;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个句子,更是让自己发现蕴藏在其中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老师们看来,强调导向,让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犹如装上了“GPS”,在形成学生某项技能、发展相关思维的目标导航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加清晰,目标达成也变得更加有效了。

“科学取向”导航教育科研

为了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模式,苏州市实验小学的教育科研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九五”期间的《新时期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实验研究》,延续至“十五”期间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在正确观念指导下对学校课程、学科教学经验的梳理、总结、改进。”林红在总结时介绍,“十一五”以来,学校以语文学科为切入口,以《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重要载体,以“学习分类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全面开启了学科教学科学化之路,也开启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崭新阶段。

这得益于苏州市实验小学对以科学与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选择。当天的论坛研讨环节,作为“学习分类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提出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皮连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核心理念及其应用的基本操作程序。

“通过一系列操作程序,保证教师的教学行为接受科学心理学和科学取向教学论原理的指导。”皮连生教授介绍说,应用科学取向教学论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即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对陈述的教学目标作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和针对目标进行形成性评估。

皮连生教授认为,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教学设计者必须知道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它们如何分类。在他看来,教学设计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一步是任务分析,需要心理学家、教学设计专家、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参加才能顺利进行。一旦任务分析正确完成以后,教什么、教的顺序便清楚了。

“通过找到能力背后的知识本质,确定知识类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最终有效解决学生能力形成的问题。”在林红看来,传统教学较多注重教材内容“是什么”,而对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怎样学、学得怎样等问题的研究有较多缺失,通过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明确目标,探索科学教学方法,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到了那里”——在这样三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大幅提高。在自学一篇课文时,学生学习的是蕴含在课文中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不仅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并且通过反复实践,这些结构化的知识逐渐转化为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识字多、善阅读、写得快。”苏州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有数字统计,通过五步识字法,一年级新生进校一年半后,就能自主识字1900多个,优秀率超过95%,合格率100%,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平均每分钟朗读字数150字。小学毕业考试时,学生能在35分钟内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并有70%以上的学生获得优秀。

与此同时,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运用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探索了有效培训教师的内容和方法。“是真正改变教师行为的校本培训。”令林红欣喜的是,课题研究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老师们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专业理论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改革前瞻性的探索和理性的回归,为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开启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也带来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春天。”有专家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让课题主持人、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顾问、苏州市实验小学名誉校长徐天中格外欣慰。苏州市实验小学对于“学科教学科学化”的探索与坚守,不仅使实验取得了诸多成效,更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