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中变通,在变通中提升——记九月语文课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4.09.28  浏览次数:4422

在“执行”中“变通”,在“变通”中“提升”

——记九月语文课题研讨活动

 

9月24日,语文课题研究进行本学期第一轮研讨活动。本次研讨展示课由四位老师承担:本部黄立宇老师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相城实小刘清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吴江明珠学校彭燕华老师执教《小摄影师》,本部金铃老师执教《詹天佑》。

本学期课题研究沿承以往专家引领、互动研讨、课堂实践、推广分享的形式,将重点放在提升全体语文教师教材解读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水平上。但与前几期研讨模式不同,本次研讨采取专家在课前提出教学设计意见,各校区中心组消化理解形成自己的方案,执行者演绎设计,最后互动点评,在实践碰撞中达到“执行、变通”和共同“提升”的目的。参与本次全新尝试的四位教师,对本轮实验研讨深有感触,来,听听她们的感言吧。

 

黄立宇老师:

8月底,当自己领到上9月课题课《做一片美的叶子》的任务时,老师们都戏称我会在磨课中脱一层皮。的确,在这一个月的日子里,在一轮轮备课、试上、讨论、修改、再试上、再讨论、再修改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蜕变。因为,我相信,人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砺和痛苦中,才有如剥笋般的拔节和蹿高。今天,站上讲台的尽管是我一个,但是,我深知,我的背后有着实小课题组许许多多同事的支持。她们帮我一起听课、磨课,一遍遍地修改,这也就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实小人的光荣,集体的智慧和能量帮助每个个体的成长。就像我今天课中所讲到的“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小就是那棵丰茂茁壮的大树,而我们每个人,就像这树上的一片美丽的叶子。树美,是因为有叶,叶美,是因为有树。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而我,愿意为学校这棵大树站稳讲台,愿意为学生这些树苗坚守教育,做好本职工作,做那片普普通通但美丽着的叶子。

 

 

彭燕华老师:

《小摄影师》这堂课,此前课题专家张伟老师给的思路是全新的,以前从未有人走过这条路。我是一位刚刚满师的老师,教龄才两年多,上这样的课,要去寻求文本解读的心路,迷茫困惑无处不在。最初很担心自己无法驾驭。在备课期间,我夙兴夜寐,每天对着课文,去解读,去思考,教案不断修改,备课组讨论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每次讨论后就是一宿的不眠,甚至做梦也是在磨课。但是每次试上都学到很多新方法,有很多新体会,对于我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历练,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有了专家和备课组前辈的指导,本次研讨课我受到好评。在此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老教师温热的关怀,这对于我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莫大鼓励,我很有信心在教学科研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金铃老师:

刚接到要上《詹天佑》的任务时,我特别着急、特别迷茫。因为从教以来,我一直教中低年级,从来没有接触过高年级,咋办呀?在第一次小组讨论时,大家纷纷给我帮助、教我方法。我们运用了部分翻转课堂的技巧,提出课堂前置的形式,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策略选择上,张伟老师和同组老师,帮助我理清思路,选用最佳方法,逐字逐句推敲,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教学设计。我呢,也反复研读教材,不断修改教案。在一次次试上中,我在大家帮助下,摆脱了中低年级的教学状态,做了很多有益的创新和尝试,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这样的研讨课,对我而言是一种超级磨砺,让我又一次爱上了语文教学。

 

刘清老师:

课题研究课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在压力和危机中不断奋进。我从接到任务起就既兴奋又担忧,用张老师的话说,《金色的草地》是一篇不同常规的文章,看明白才能教明白。果不其然,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也确实遇到不少困难,开始试上的效果不佳,教学环节反复纠结,甚至为了一句过渡语来回推敲。但经过四次试上,感觉一次比一次好,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在此期间,自己得到校区和组内老师许多的帮助,她们虽然自身工作繁忙,但是都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来为我磨课、给我帮助。这三周的研究过程,对大家而言,何其艰辛,但在辛苦的同时,真是获益良多、受益匪浅,特别是学科教学能力和思考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想,这堂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成长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