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亢:我的教育故事
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412
我的教育故事——李亢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从教10个年头,也做了10年的班主任,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孩子。有个叫小J的孩子是最突出的一位。第一次接触,他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常惹事生非。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宽容在他的眼中是懦弱的表现;有时,他违反了纪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满脸不服气,所谓“歪理十八条”,他是条条有理,总觉得他有点“不听话”。因此,当小J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我想起了于漪老师的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暗暗下决心,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
终于有一天下午,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小J。 我亲切地询问:“为什么总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总爱跟我对着干呢?”“你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小J还是以他一贯的强硬作风回答我。 听了他的话,我回忆起以前对他的态度,一下子感到,我平时对他的指责太多,或许已伤了他的自尊心。教育家爱默逊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确,我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对他说:“老师以前对你的态度有时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老师向你道歉。”听了我的话,他脸涨得通红,有点激动地说:“至少我不是个坏孩子。”“那好,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我们互相尊重,你有事我不在同学面前说,咱们私下解决,可你也要做到在同学面前不顶撞我。”小J一声不吭,但我依然可以从他的眼中看到“不信任”三个字。真是个个性极强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师生关系是亲密的。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还是情韵气度,都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只有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神态热情,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我了解到他十分爱看书。我就让他当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很好、及时地处理一些同学们借书、还书时发生的冲突;他上课发言热烈,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于是每堂课我都不忘让他发言,并给予鼓励,当他得到了他十分渴望得到的小红旗时,我看到他满脸笑容,十分自豪的样子,我也感到欣慰了。平时,我爱帮他整整衣服,理理书包,问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想法。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想跟我说说话,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天中午,孩子们在自由活动,办公室里静静的。“有人打起来了!”班干部们着急的话语打破了这一阵平静。我急忙从办公室走到教室。两个孩子虽然眼中还有泪,可怒气明显已退了很多,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最让我吃惊的是,小J气喘吁吁地坐在他俩中间,看到这一幕真的让自己很失望,难道又是他在挑唆他俩,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俩已经没事了,老师,一点小事。”这话居然是从小J口中说出来的,我呆住了。“老师,你可别表扬我,这是我该做的。”我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眼神已经改变。原来,他看到两名同学在为一点小事吵架,他毫不犹豫地上去进行一番劝说,并帮他俩想了个好办法……不知怎的,我注视了他很久很久,一种崭新的情感在我们之间滋长。
圣诞节的那天早上,当我来到教室门口,发现小J正等在门口,他高兴地向我问好,然后,悄悄地递给我一长圣诞卡,压低了嗓门说:“这是我亲手做的,送给您,老师。”我看了看他的神态,那目光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我端详着这张凝聚着爱心的贺卡,心中荡漾起一股暖流。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我满怀爱心去对待学生时,我已在爱中获得了爱,那爱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在十年的教育生涯中,2012年教育局关于“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的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在近两个月的课余和休息日里,走进了班中同学的家庭,感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热情,更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在走访的过程中虽花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她仍然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
在活动中,我也克服了自身的重重困难:二月份生了宝宝,这个学期刚歇完产假回来上班,而家中的女儿还在哺乳期,每天都等着妈妈下班回家给她喂奶。这使得我更辛苦了。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我先匆匆忙忙赶回家,给女儿喂奶,顾不上吃饭,再从家中赶出来进行家访,常常赶到学生家中时,天已经黑了。结束家访回到家中,女儿常常哭得稀里哗啦,想找妈妈哄她睡觉。晚上时间有限,我牺牲了双休日的休息时间,一访就是一整天。在努力下,终于顺利完成了家访工作。
教育专家王小春曾经讲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工不是教学技巧,而是分析学生心理,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能走进孩子的家,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家校之间建造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我坚信,沟通从心灵开始。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