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成长(13)——《目标在前》赵洪
发布时间:2015.06.23  浏览次数:4394

自去年10月以来,参加学术型教师培训已近半年。五个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参训教师们向“学术型”的目标前行。可惜,由于工作关系,朱老师的两次互动式培训没能亲临现场,十分遗憾。半年多来,个人有了以下体会:

1.我是谁

参加前,参加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个人在语文教学上已获得不少荣誉,但是荣誉是过去式,也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所有的这些经验只是基于自己的实践,是碎片化的,很多缺少深度,没有归纳与总结,只是属于个人的;更多的,还潜藏于思维的某个角落,只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出现。长于学习和吸收,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灵活性不够。弄清自己的起点,对于如何到达终点,就会有理性的思考。

2.我该做什么

陈锁明院长以自己的睿智和前瞻眼光已经告诉我们:十个一,即,明确一个结果(三年),做好一个规划(三年),固定一个时间(每月),研磨一节示范课(每年),做一场论坛或报告(每年),写一份反思(每天或每周),开展一个微研究(每年),写一篇教育论文(每年),提交一份读书笔记(每学期),完成一本教育专著(教育随笔、教育小传)。这十个一,是我们每一个学员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难做到的要求。

3.我该怎么做

其实,专家讲座也好,互动研究也好,团队合作也好,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很多信息通过不同途径都能获得。但是,有了这个培训,就有了研究的动力,就有了互相促进的氛围。我能做的,就是养成一种习惯,一种确定目标后坚持的习惯。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很少。这也像爬高山,很多人都是登到半山腰就下去了,因为累了,因为山顶似乎遥不可及,只有那些坚持的人,才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欢愉。认准一点,坚持下去,成果就在眼前。在研究上,我相信这一点。

4.我期望到达的终点

希望对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有一个总结,并为后来者提供借鉴。